•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LED照明“智能”之爭 未來發展路在何方

    星之球激光 來源:機電在線2012-05-12 我要評論(0 )   

    智能照明行業自從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受市場的消費意識、市場環境、產品價格、推廣力度等各方面的限制,一直處于緩慢發展的態勢。 LED產品用于家居照明的一...

     

    智能照明行業自從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受市場的消費意識、市場環境、產品價格、推廣力度等各方面的限制,一直處于緩慢發展的態勢。

      LED產品用于家居照明的一個獨特優勢就是通過智能控制來創造舒適節能的照明環境。“LED以其光源特性決定了其未來的智能化照明方向。廣東省標準化研究院副主任徐晨博士表示,3-5年之后,當LED光效達到使用極限時,節能效果便不再是LED照明最終利益訴求點。未來LED照明競爭更多的體現在智能化需求上。

      近年來,眾多國際一線照明品牌企業已經開始布局傳感、通信、多媒體等智能化控制領域。早在2011年上半年,飛利浦照明就已經與拜耳合作加入生態商務建筑計劃。通過跨領域合作,該計劃在建造公共及商務可持續建筑方面,為建筑行業的決策者們提供了全面的服務和材料解決方案。同時,歐司朗也于去年通過收購Encelium科技公司(這家公司擁有尖端的商業建筑物照明控制軟件系統),瞄準LED照明控制解決方案。而目前國內雖也有部分企業推出了智能照明產品,但大部分僅停留在簡單的調光調色。

      事實上,智能化照明的概念遠不止于此。

      徐晨表示,智能照明概念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傳感,改變光,讓光來適應人;二是以光為傳輸介質,人作為接受體。智能化照明不僅僅是改變發光體,而是將通信、傳感、云計算、物聯網等多種現代化技術融入其中,達到光不僅僅是光的效果。

      市場混亂

      目前市場上的“智能化照明產品主要是通過使用驅動電源的控制功能來達到智能化效果,技術本身并沒有難度。同時,國內市場對LED智能化照明的需求并不高。高有關機構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智能化LED照明的滲透率還不足2%,并且產品應用主要體現在可調光LED景觀燈、 可調色溫LED路燈及其監控等方面。

      “目前國內企業對智能化照明的研究,主要停留在LED可調光調色照明產品,真正進行系統化LED智能照明的廠商還很少。張隆新坦言,目前國內LED照明企業對于智能化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徹,國內企業對智能化是盲目的追求,著眼于眼前利益;而國際上對智能化的理解,主要是從人與環境的協調為出發點。

      節能環保但市場卻永遠不乏“跟隨者。對此,一些業內人士有著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是因為智能化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目前市場上所謂的“智能化照明產品技術成本并不高,而利潤卻不低。

      調研數據顯示,一個具有智能化控制功能的LED驅動電源成本不超過5元,搭配了此類電源的照明燈具出廠價卻比普通燈具高出了20%-30%。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僅上述一項智能化配置就可以給燈具至少增加20%的毛利潤,而一些高端的可調光產品甚至可以達到30%以上。

      目前,國內布局智能化照明的企業主要是一些新興LED照明企業。主營日本市場的深圳市聚作實業有限公司,其2011年智能化照明產品銷量已經占到總銷量的近三成。公司總經理肖靈表示,目前智能化照明(自動感應、調光調色)作為高端產品在日本市場已經比較普遍。

      在研發投入方面,這些企業也是不遺余力。其中,勤上光電2011年在LED智能化路燈以及電源關鍵技術的項目研發投入總計為765萬,占到全部研發投入的51.69%。按照計劃,2012年,公司還將新增研發投入1130萬元。而在記者隨機調查的15家營收規模上億的LED照明企業中,有12家企業的相關智能化研發費用占到了總研發費用的三成以上。

      考慮到成本、銷量等因素,傳統照明企業對智能化照明還是“只字未提。記者在雷士照明、佛山照明等上市公司公開資料上并沒有發現智能化照明的字眼。一位傳統照明廠商表示,主要是由于智能化LED照明還處于個性化階段。

      一位業內專家表示:“雖然國內已有一批企業在做智能化照明的研究,但是更多環保的是停留在簡單的調光調色,而真正的智能化應該從控制系統著手。

      長路漫漫

      張隆新把LED照明市場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替換傳統照明階段、整合系統更智能、更節能、跨行業整合(包括物聯網、遠程控制、智能家居等)。但目前LED照明的市場主要還是替換燈市場。

      他表示,簡單的智能化產品從技術上看,并不難實現。但目前LED照明發展還處于第一階段,消費者對LED產品的質量、可靠性還都存在著疑惑。因此,在他看來,盡管智能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這一市場要真正打開還需要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

      徐晨也表達了自己的疑慮,目前物聯網、傳感技術、云計算等技術還處于發展初期技術,各項標準還沒有完善。“由于系統化的智能化照明產品,需要多種技術的同步發展。因此,短期內難以完全實現。

      目前國內不少企業更多的是希望借助“智能化提升產品附加值。“這些概念看起來是美好,但是對于國內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缺乏可操作性。捷和光電銷售總監胡桑表示,目前智能化照明概念還僅限于一些大型企業,以及具備通信、傳感等技術背景的企業。“大企業以其資金實力可以做技術研發,并以其品牌影響力進行大范圍推廣,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這些都是國內大部分企業無法做到的。

      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LED智能化要得到推廣,首先要有政府引導,樹立示范工程,一步一步走。目前市場上對于LED智能照明需求較多的主要是一些政府機構以及商業場所,如寫字樓、工廠以及星級酒店等。

      對于目前國內很多LED照明企業的盲目跟風,廣東工業大學文元美教授表示,企業還是可以從驅動電源著手,通過引入智能化控制,達到調配、管理以及通信等功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