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激光機床領域Schepers公司,由Stephan Brüning帶領的團隊贏得2012激光技術創新獎,以表彰他們研發了一種新型三維高功率皮秒激光金屬加工工具,該工具目前由Lumera公司生產。
激光技術創新獎是一項由Arbeitskreis激光技術協會(ELI)和歐洲激光學會(ELI)每兩年頒發一次的歐洲研究獎,該獎項于上星期在德國亞琛舉辦的AKL'12國際激光技術大會中進行頒發。
Brüning在Schepers主要負責激光應用的研發,他和他的同事共同贏得1萬歐元獎金。先前獲獎團隊有2008年來自Daimler公司的Berthold Hopf和2010年來自Edgewave公司的Keming Du,Brüning團隊緊隨其后。
Coherent GmbH公司市場營銷主管Rainer Patzel將2012大賽的第二寶座收入囊中,Rainer Patzel及其同事專注于新型高功率308 nm激基締合物激光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將用于生產下一代液晶有機LED平板顯示器,如大屏幕OLED電視機。
來自Precitek Optronik公司,由Markus Kogel-Hollacher帶領的團隊榮獲第三,依然由是夫瑯和費激光技術研究所(ILT)主導,該獎用以表彰他們開發用于焊縫跟蹤系統的3D同軸激光焊接頭。
Brüning團隊開發高效皮秒激光加工系統,用于旋轉型凹版印刷,和生產所謂的"微浮雕"表面產品,賦予產品新功能和提高效率和工業印刷的精確度。
盡管人們很久之前就知道超速激光脈沖能夠進行金屬元件的高精度微觀結構生產,兩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阻礙他們在建造圓筒印刷等大型物件中的使用,這兩個問題相對降低了脈沖的重復頻率和皮秒激光系統的掃描速度。
"對于直徑100 mm和更大的印花輥表面構造,需要超過1米的長度、高加工速度和高激光刻蝕率來進行經濟生產",團隊在他們的獲獎感言中對發展狀況做了簡單的描述,"目前的皮秒激光系統使用的脈沖重復頻率低于1 MHz,刻蝕率限制在每秒1 mm3 左右"。
為了快速和經濟的生產,他們稱,脈沖重復頻率需要達到10 MHz,平均輸出功率達到400 W--更不用說掃描速度高達每秒50米,比現在的標準快10倍。
在BMBF資助的"PIKOFLAT"項目中,由Schepers領導的團隊將聲光偏轉器和板條激光器放大器相融合,能夠生產足夠功率和重復頻率為10.6 MHz的皮秒激光,產生所需脈沖重復頻率和掃描速度。
他們表示,就加工質量而言,具備那些特征的新型機器遠遠超越目前旋轉型凹印系統,高達20 mm3 每分鐘的金屬刻蝕率現在可以使用超短脈沖激光--生產力是先前系統的20倍。
利用激光生產OLED電視?
公司CEO John Ambroseo最近表示,由德國Coherent公司開發的高功率308 nm準分子激光看起來在其母公司進行進一步業務擴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具備生產大型有機LED顯示器的潛質。
激光用于重要的退火處理領域,將非晶硅轉為單晶硅。但物質處于單晶硅狀態時,電子的運動性更高--重要特征有快速更新顯示和快速反應觸屏能力。
其實,目前500W激光已經可以滿足工作的需要,但是對于新一代顯示器,如OLED電視機,生產商需求1.2 kW激光輸出和600 Hz 重復頻率。
未來滿足這要求,Coherent團隊緊緊團結在一起,暫時把兩個高頻率UV振蕩器同步起來,每一個UV振蕩器能達到1J每脈沖。雙振蕩器也具備一個新型光束發送機制,以維持同質光束線。
"新型308 nm準分子激光是更快、更智能和更薄有源矩陣LCD和OLED平板設備的關鍵,比如大屏幕OLED電視機制備的直徑達55英寸", Coherent團隊在其獲獎感言中寫到。
同時,由Precitek Optronik帶領的獲獎第三的團隊表示,他們的新型焊接頭是業內第一個能對復雜建造進行全三維加工的設備。"來自汽車行業的潛在客戶已經測試了該系統,并表示愿意使用這種新技術",該團隊在其獲獎感言中說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