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太陽能工藝

    德國光伏市場分析及預測

    星之球科技 來源:未知2012-06-17 我要評論(0 )   

    一直以來,光伏安裝大國削減補貼的計劃都是懸在光伏企業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為補貼削減意味著光伏安裝的利潤下降,產業鏈將被迫努力削減成本。而2012年,德國...

          一直以來,光伏安裝大國削減補貼的計劃都是懸在光伏企業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為補貼削減意味著光伏安裝的利潤下降,產業鏈將被迫努力削減成本。而2012年,德國原計劃最早從4月份起削減光伏補貼20%到40%,以遏制上半年預計出現的搶裝潮。這一方案如果執行的話對深陷泥沼的光伏行業無疑是沉重打擊。

     

      但在5月初德國國會上議院的一項投票結果卻宣告暫停對太陽能行業的補貼削減議案,并提交給議會仲裁委員會。這意味著德國總理默克爾提議的從4月開始削減上網電價補貼高達20%到近40%的計劃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者,該計劃可能推遲長達數月時間。這意味著光伏企業將獲得至少數月的“寬限期”,對“寒冬”中的光伏廠商不啻是“雪中送炭”。

     

      2011年德國光伏裝機情況

     

      2011年德國太陽能安裝量達7.5GW,相當于總共近238,000個設備,其中巴伐利亞以1.75GW的安裝量遙遙領先,其次是勃蘭登堡1GW。從區域上來看,巴伐利亞、Baden Wüttenberg和Schleswig-Holstein的市場容量相比2010年有所下降。但是東部地區則有所增長,主要是因為多為大型系統,安裝量區域性轉移的原因是戶外系統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德國補貼時代的最后輝煌

     

      德國聯邦電網監管機構表示,在全球最大的德國光伏市場削減補貼之前,開發商的搶裝導致德國2012年第一季度新增光伏裝機容量較2011年同期增長三倍還多。2012年前三個月德國新增太陽能電池板安裝量為1800MW,而2011年同期只有513MW。另外1-3月的新增光伏裝機量分別為450MW、200MW和1150MW。在2011年德國新增光伏裝機達到創紀錄的7.5GW后,德國總理默克爾尋求降低太陽能年裝機增速的步伐。她打算從4月1日起削減補貼的計劃于5月11日在上議院被州領導人否決。該法案被提交給了一個議會小組等待仲裁。

       據悉德國FIT過渡期要求2月24日前取得資格的項目需在6月底(小型)及9月底前(大型)完成安裝,才可享受原有補貼(IRR-12%,而按照最新的FIT數字IRR將僅有7%)。因此二、三季度德國所有的存量項目批文均將流入市場,導致較高的搶裝量。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預計二、三、四季度將分別有3、2、1GW的安裝量,全年將達8GW以上。

     

     

      德國近期光伏政策走向

     

      德國議會3月30日通過光伏補貼削減法案。4月1日起補貼一次性下降最多29%。從5月至11月,FIT每月都會額外調降1%。11月開始,每月的FIT降幅將以2011Q3新增裝機量來決定。自2013年2月起每月的FIT降幅將以2011Q4新增裝機量來決定。屋頂太陽能系統的發電量中僅有80%會獲得政府補貼,比例低于之前草案設定的85%。大型太陽能電廠的發電量中則有90%能夠獲得補貼,其余10%必須由營運商自行出售。若新增容量達到7.5GW以上,那么補貼削減幅度將達到最高的29%;若未達到3.5GW,削減幅度將縮小至最低的15%。此外,截止2012年2月24日前登記的項目在2012年6月30日前聯入電網,大型項目在9月30日之前完工可以不受削減影響,獲得下調之前的補貼額度。5月11日,德國國會上議院暫停對太陽能行業的補貼削減議案,并提交給議會仲裁委員會。先前從4月開始削減上網電價補貼的計劃可能推遲數月時間。

     

      根據德國聯邦環境局一名官員表示,如果聯邦政府和地方領導人在本周(6.11-6.15)達成妥協,那么德國光伏補貼削減計劃可能在7月7日前通過立法。由于擔心補貼削減會傷害就業,5月上議院議員推遲了德國總理默克爾打算從4月1日起大幅削減太陽能補貼的計劃。據聯邦環境機構可再生能源部門主管Carla Vollmer透露,該法案被提交給一個議會仲裁委員會,并將于6月13日進行會談。OFweek行業研究中心認為,德國削減幅度很大,但戶主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依然有利可賺。這是一種已經投入實踐的商業模式,未來只會有所改善,而不是惡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