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體上出現了大量的OLED將取代 LCD的大量報道,特別是在一些日韓大廠在OLED上正加緊布局敏感時刻,這種觀點更是甚器塵上。而大陸企業進入LCD液晶顯示產業本身就起步晚,產業鏈布局還沒完善,難道又要面臨被落后的命運?下面,我們從技術的發展角度來分析比較OLED和LCD發展趨勢:
一、從技術發展階段看:LCD與OLED將長期并存
現代新型顯示器是指相對于傳統真空顯示器(CRT)而言的平板固體顯示器(FPT),主要包括液晶顯示器(TFT-L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OLED),等離子顯示器(PDP),無機厚膜電致發光顯示器(TDEL),場發射顯示器(FED),發光二極管大屏幕顯示器,激光顯示器,投影顯示器等。
人類發現液晶(LC)現象最早可追溯到1888年,而發現有機電致發光(OLED)技術可追溯到1936年,隨著基礎制造技術的發展,這兩種技術得以在電子顯示領域的應用。
20世紀末,在顯示技術轉型的激烈競爭中,液晶顯示器克服重重困難,由弱到強,戰勝了PDP, FED,TDEL在眾多的新型顯示器中脫穎而出,成為新世紀的主流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產業初級階段疾風暴雨式的產能擴張階段已經結束,產業發展進入了以技術改進為核心的技術提升階段。在未來十年,液晶顯示器將在系統集成,降低功耗,降低成本三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TFT是大規模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的延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TFT的技術發展潛力巨大,非晶硅TFT只是它的起點。目前已成為制約液晶顯示器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技術瓶頸。取而代之的是寬禁帶半氧化物導體,他的禁帶寬度在3.7eV左右,對可見光是完全透明的,因此用氧化物半導體制造的TFT不存在開口率的問題,而且氧化物TFT的遷移率遠遠高于非晶硅TFT,這樣第一步用氧化物TFT完全可以滿足3D電視高像素密度的需求。
液晶顯示器的功耗與等離子和OLED相比已經是比較低的。但是液晶顯示器功耗仍然有巨大的下降空間。目前液晶顯示對光能的利用率僅有不到10%,從技術來講,采用氧化物半導體,LED場序背光源技術等,有望將液晶顯示對光能的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液晶顯示將成為真正的節能顯示產品,未來40英寸的液晶顯示器的功耗可能會降到10瓦左右。
液晶顯示器的成本主要由背光源,彩膜,液晶,偏振片,驅動電路,玻璃基板,其他材料和制造成本(包括設備,廠房,動力,人工),等組成,其中六大部件的成本高達80%以上。通過技術改進,彩膜和偏振片將被取消,驅動電路有望被直接集成到玻璃基板上,電子打印技術在彩膜制造工藝中應用,不僅降低了成本,節約了大量的材料,也使液晶顯示器的制造更加環?!,F在開展的TFT的電子打印技術的研究,目標是取消整個曝光工藝。液晶顯示器在系統集成,場序背光源和自然光閥三大技術革新取得成功后,將成為最廉價的顯示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