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廠商還在宣傳LED光源色彩比傳統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陰極螢光燈管)優秀很多的時候,在美國,采用LPD(Laser Phosphor Display,激光熒光顯示)技術的顯示產品已經被安裝到了紐約的鷹牌服裝店里。LPD已經在戶外展示領域嶄露頭角。
|
高指標 低功耗
不同于液晶顯示的背光顯示方式,LPD是通過大概相當于20個藍光播放器采用的藍色激光頭集成一束作為光源,通過激光轟擊涂在屏幕內部的紅、綠、藍各色熒光粉構成的像素,以顯示出圖像。簡單地說,LPD更像是將傳統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顯示器里面的電子槍換成了藍色激光頭。
說到類似CRT的結構,可能很多人會聯想到高功耗。但是,LPD的功耗卻低的驚人。LPD的功耗大概是同等尺寸采用CCFL液晶顯示器的八分之一,相當于每平方米155瓦。由于LPD發熱較低,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無需使用散熱裝置,進一步降低了LPD顯示器的功耗,要知道往往散熱的功耗要占到整個系統的三分之一。正是LPD的低功耗,可以為戶外廣告主節省大量的能源消耗。高刷新率也是LPD的一大優勢,240MHz的刷新速度,讓觀看者完全不會感到畫面的閃動。正是得益于高刷新率,即使是3D顯示(主動快門式3D)下,刷新率依舊可以達到120MHz,解決了傳統顯示技術在3D顯示下閃動的問題。
得益于激光在色彩高純度方面的優勢,在色溫方面,LPD可以實現從2400K到11000K的寬幅調整;對比度方面,LPD技術更是可以達到100000∶1的超高對比度,可以滿足戶外廣告行業用戶的苛刻要求。
壽命也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LPD可以做到6萬小時工作后亮度和色調的衰減小于5%。這樣優秀的性能,主要得益于LPD的激光掃描方式。LPD不同于CRT從上到下的掃描方式,LPD是將激光作上下左右掃描來呈現影像,激光照射熒光體的時間很短,這大大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在6萬小時中,每個像素的平均激光照射時間僅為47分鐘。
在畫面的一致性方面,這也是液晶顯示器用戶最苦惱的問題,因為光源的布置位置和使用時間的增加,會讓液晶顯示器的畫面出現越發不一致的畫面,尤其在拼接使用時更加明顯。但是LPD卻可以做得很好,這主要是得益于LPD的發光模式不需要液晶顯示器所采用的眾多燈管。LPD還內置了老化程度評價程序,可以讓用戶在拼接不同使用時間的顯示器時實現高畫面一致性,不會出現過去使用液晶顯示器時出現的畫面偏暗、色彩不同的問題。
由于LPD不需要液晶顯示器那樣對液晶的邊緣進行包邊處理,所以可以盡可能地把顯示器的邊緣做得很薄。在拼接使用時,邊緣的厚度是非常關鍵的,如果邊緣過厚,會影響到整體的顯示效果。LPD技術目前可以把拼接的縫隙控制到0.4毫米,幾乎是一條線的寬度。通過邊緣像素增亮技術(將邊緣的像素增亮1.2倍),還可以讓LPD的邊緣幾乎看不出來。
分辨率不足 體積較大
在顯示性能方面,LPD技術大大優于目前的液晶顯示技術、LED顯示技術。但是LPD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在目前的技術下,LPD的分辨率很難大幅提升。25英寸的LPD顯示器分辨率只有320×240,比液晶顯示器動輒就是1920×1080的分辨率差了很多,只能拼接使用。
還有就是體積,由于激光投射到屏幕需要距離,LPD顯示器很難做到像液晶顯示器那樣薄,這也就限制了LPD的適用范圍,目前僅僅能應用到戶外展示領域,很難進入桌面市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