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臺半導體產業新突破 制全球最小激光器

    星之球激光 來源:21ic2012-08-02 我要評論(0 )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傲視全球,臺灣清華大學、成功大學在半導體研究也有突破性發現。清大物理系教授果尚志、校長陳力俊等人率領的研究團隊,...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傲視全球,臺灣清華大學、成功大學在半導體研究也有突破性發現。清大物理系教授果尚志、校長陳力俊等人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全球最小的半導體激光,運算速度比傳統半導體激光快近1000倍,研究論文已刊登在最新一期頂尖期刊《科學》 (Science)。

      成大也研發新材料 獲島內外專利

      臺灣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光隆,成功研發以“錫-鋅-銀-鋁-鎵”為主要成分的新材料,經半導體大廠日月光測試,優于目前產業使用的“錫-銀-銅”合金錫球,堪稱是全世界半導體界最先進、優良的材料,已獲得臺灣地區及美、日等國家和地區專利,且價格低廉,機械性質穩定,未來應用潛力無限。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系教授施至剛和果尚志、陳力俊率領的團隊,成功研發電漿子納米激光,尺寸只有30納米左右。這個研究成果,可望促成未來在單一硅芯片上,整合電漿子及納米電子組件的發展平臺,在邁向更小、更快光運算與光通訊技術的過程中,立下重要里程碑。

      成大教授林光隆研發的“錫-鋅-銀-鋁-鎵”合金,把銀的比率從3%大幅減少為0.5%,比目前的“錫-銀-銅”合金,價格便宜15%左右,被認為具有取代目前封裝材料的潛力。

      林光隆表示,目前業界使用的“錫-銀-銅”合金錫球,含有錫、銀等貴金屬,雖然質量穩定但價格較高。他研發的新材料,利用鋅取代部分的錫,且考慮環保與健康不再使用鉛,但合金錫球的耐用度絲毫不遜以往,測試過程經歷1萬次墜落,依舊能保持金屬的穩定度。

      速度高過電晶千倍

      臺當局行政機構公布27日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史上最小半導體納米激光“新型激光電漿子奈米激光”,操作速度可高過電晶千倍以上。

      相關研究團隊成員包含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果尚志、施至剛,清大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教授陳力俊,臺灣交通大學電子物理學系副教授張文豪,以及參與研究案的學生,包含清大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員陳虹穎、博士班呂宥蓉、王俊元,以及清大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博士后研究員呂明諺。 .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