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半導體/PCB

    臺灣《工商時報》:臺灣半導體業大投資是機遇還是風險?

    激光制造網 來源:中國臺灣網2012-09-07 我要評論(0 )   

    臺灣《工商時報》日前發表社論說,最近力晶半導體公司與日本半導體廠商爾必達(Elpida)宣布未來四至五年內將合作在臺灣中科園區投資興建四座月產六萬片的DRAM內存...

           臺灣《工商時報》日前發表社論說,最近力晶半導體公司與日本半導體廠商爾必達(Elpida)宣布未來四至五年內將合作在臺灣中科園區投資興建四座月產六萬片的DRAM內存廠,投資金額高達四千五百億美元,將成為全球最大十二吋DRAM廠。

      這項重大投資案無疑為高唱大投資的蘇“內閣”注入一劑強心針,也洗刷了凱雷集團并購臺灣最大半導體封測廠日月光公司的陰霾。然而,業界及市場專家對此投資案看法卻相當保留,力晶公司股價也欲振乏力,何以民間與當局會有分歧的看法?值得作一評析。


      社論分析指出,高科技產業的特性,是技術進步快速,投資金額龐大,雖然報酬高,但風險相對也高。半導體產業更是高科技產業的代表,晶圓制造廠的制程技術從幾年前以0.18微米為主,進入到現在的0.13及0.9微米,甚至已開發出0.65微米以下的技術;晶圓廠投資金額也愈來愈大,過去一座八吋廠投資金額約10億美元,現在一座十二吋廠投資金額高達20億至30億美元,而且每年必須投入可觀的研發經費,才能維持技術不致落后。不僅如此,半導體業還講求產業的整合及市場策略,從品牌、設計、制造到市場行銷,每個環節都會影響到半導體廠商的利潤及長短期競爭力。這種產業特性,讓掌握品牌及行銷通路的國際大廠對投資金額龐大、技術變動快速的晶圓制造廠投資漸趨保守,也因此造就了臺灣在晶圓代工制造方面崛起及壯大的有利機會,但是,專注于代工制造也承擔龐大的投資風險,時機不成熟的過度投資也可能成為廠商的致命傷。 

     

            以DRAM制造業者來看,前幾年因為DRAM價格大跌,島內幾家業者都是慘賠狀況,股價暴跌,公司甚至被視為是雞肋,但近一年多來,DRAM市場出現難得的榮景,加上島內廠商與國際大廠進行策略聯盟,紛紛投入十二吋廠設置,去年投資金額超過新臺幣一千二百億元,今年可能接近二千億元,若涵蓋晶圓代工業者,島內目前已經量產的十二吋廠共十一座,占全球四分之一,僅次于美國的十二座;另建設中的十二吋廠還有八座,預計至二○○八年臺灣將有十九座十二吋廠,躍居世界第一,還不包括力晶與爾必達公司宣布的新廠計劃。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利潤愈來愈薄的趨勢下,臺灣一窩蜂投入十二吋晶圓廠的建造,大肆擴充產能,對價格起伏甚大的半導體市場,無疑是新增的變量。


      社論說,對臺灣的內存生產業者而言,以重金大規模投資十二吋廠,或許是追求世界第一的絕佳機會,但是,臺灣缺少品牌及行銷通路,專注代工制造將無力掌握市場,如DRAM市場近八成掌握在有品牌的整合型大廠手里,臺灣業者產能愈大,愈容易成為被宰割的對象,代工利潤并不看好。事實上,截至去年中,島內六家DRAM業者固定資產投資金額累計超過五千億元,但虧多賺少,累計獲利總計不到一百億元,是投資報酬率最低產業之一。現在DRAM業者預計投入上兆元的十二吋廠投資,能否達成預期的獲利,令人高度質疑。

     

      更令人憂慮的是,業者一窩蜂地投資對總體經濟的可能負面效應。最近幾年,島內重大投資計劃幾乎集中在半導體業以及型態及問題非常類似的面板業,兩者都為追求產能世界第一,相繼投入上兆元的資金,成為島內銀行的最大融資客戶;這種投資傾斜現象對其他投資的排擠效應愈來愈大,尤其,半導體及面板業需要大量的高級科技人才,嚴重壓縮其它同樣需要科技人才的各類行業發展空間。臺灣將未來產業前途壓寶在半導體及面板業上,這樣的賭注是不是太大了?無疑是當局及民間應該共同思考的嚴肅問題。

     

        社論最后指出,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當局的可議心態。面對這幾年半導體及面板業產能急速擴充,當局理應從總體經濟的觀點,對投資的可能風險及衍生的各種負面影響,進行負責任的檢討及回應,但是,現在當局只要業者有大型投資計劃,要錢給錢,要地給地,各種優惠不計代價予以加碼,這種粗糙做法無疑加劇產業的傾斜發展,也大幅升高投資的風險。如果這就是當局所謂的大投資,對臺灣經濟是利或弊,已不問可知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