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北美制造業回流 機械行業應如何應對新形勢?

    星之球激光 來源:今日自動化2012-09-19 我要評論(0 )   

    美國奧巴馬政府在反思金融危機教訓之后,提出了再工業化戰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對海外生產遷返回國的公司予以稅收優惠刺激、對沒有遷返回國的公司征收懲罰性稅收...

     

    美國奧巴馬政府在反思金融危機教訓之后,提出了“再工業化”戰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對海外生產遷返回國的公司予以稅收優惠刺激、對沒有遷返回國的公司征收懲罰性稅收等,希望提振本土制造業。在此背景下,通用電氣、卡特彼勒等國際制造業巨頭都對其在美國的現有工廠進行了擴張,也有一些在華的制造企業將生產線撤離了中國。比如,國際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就在7月18日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關閉其在華的最后一家直屬工廠。

     

    在2012年7月23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舉行的“2012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新聞發布會”上,常務副會長蔡惟慈回答記者的有關提問時說:“回流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是在機械行業,并沒有形成多么可怕的趨勢,只是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回流并不可怕

           即便北美制造業回流到本土,在中低端產業上也很難尋找到優勢,對中國相關產業不太可能形成較大的沖擊,因為美國本土勞動力成本很高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此前也有專家學者提出,盡管這些年來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但中美勞動力成本差距依然很大,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大約是中國的六倍,這是一個巨大的鴻溝。

     

    所以,美國的“再工業化”絕對不是重復原來結構上的工業化,一定會把高端裝備制造業或者先進制造業作為它的追求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回流對于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恐怕是一個不太好的消息。中國把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十二五”的一個戰略方向,而美國也有類似的舉動。這說明我國的選擇是對的,符合國際上的產業發展潮流,但是,對于未來將會面對的困難,我們需要比以前估計得更充分一些。

     

    盡管如此,中國機械制造業前進的步伐也無法阻擋。中國的機械制造業需要的是結構調整和創新能力提高上著手,認清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先進制造業的方向,從產業轉型升級出發,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問題。既要重視美國等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重新確立先進制造業壟斷地位所帶來的挑戰,同時也要更加注重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堅定不移地推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方略。

     

    更應關注家門口的挑戰

            與目前所關注的回流相比,其實應該更關注外資在華產能對我國發展自主高端裝備制造業產生的影響,這種挑戰比回流更加現實。近幾年,跟飽受金融危機、債務危機摧殘的歐美經濟相比,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明顯更加穩健,很多外資企業都對中國市場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今年在汽車行業,很多國際品牌車企都調高了在華銷售目標,因此上半年經常有各種高檔汽車降價優惠促銷的消息傳出,對我國自主汽車產業形成了較大的市場壓力。

     

    目前,我們應該密切關注外資在華的兩種動向。一種動向,是我們在某個方面取得了自主創新的突破,外資就在這個領域里由過去對我們“敲竹杠”,演變成價格跳水、跟我們搶訂單。另一種動向,是外資看到我們的高端裝備在哪方面需求旺盛,它就到國內建立相應的獨資或者控股企業,迅速占據市場。

       

           從市場和商業的角度看,外資企業的這些做法都無可厚非,我國政府也承諾給所有在華外資企業以平等的企業公民待遇。但是,對于我國要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戰略意圖而言,在起點低、底子薄的現實情況下,困難本來就比較多,同時國內一些地方在吸引外資上一定程度地存在盲目情形,有些地方為了吸引外資更是開出了頗具誘惑、顯失公平的條件,給自主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增添了阻力。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對地方政府吸引外資的行為加強協調,不能因為一些局部利益而破壞我們機械工業全局向高端升級的步伐。

     

    須防流向其他發展中國家

           對于北美制造業回流的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說:“不怕回流到美國、歐洲,就怕流向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

     

    事實上,近幾年已經有不少國內外制造企業的生產基地從沿海地區轉向西部,甚至是東南亞地區。尤其是越南和孟加拉國,越來越受到歐美客商青睞,最大原因在于這些國家支付給工人的薪資水平遠低于中國。阿迪達斯全球CEO赫伯特•海納曾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中國政府制定的工資標準逐漸變得過高,阿迪達斯公司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國,轉移至勞動力更便宜的地區,而像老撾、柬埔寨、越南這樣的國家被阿迪達斯公司認為是更好的市場。

     

    類似的情形,在紡織、服裝、鞋業等傳統制造業領域或許表現得更為明顯,但在機械工業領域也存在這樣的傾向,比如說一些機械通用零部件、鑄件等。不久前,鑄造行業一位資深專家告訴記者,在灰鑄鐵方面,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已經比不上印度。

     

    中國現在是第二出口大國,過幾年有可能成為第一出口大國,其中機械工業產品可以說是“占頭功”,但是大部分出口產品都處于中低端水平。如果越來越多的機械企業流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對于我國機械工業出口以及整體的長遠發展,都會形成較大影響。

     

    對于這種情況,國內機械企業應當更加注重加強自主創新、進軍高端產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進而不斷提高企業自身乃至整個中國機械行業的綜合競爭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