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OLED未來地位已定 平板顯示行業投資轉型(二)

    星之球激光 來源:科學時報2012-10-08 我要評論(0 )   

    OLED 未來地位已定 15年來,顯示領域出現了兩次爭論。一次是在2000年前后,當時彩色顯像管(CRT)產業已面臨替代危機,下一個主流方向是等離子顯示(PDP)還是薄膜晶體...

            OLED未來地位已定

      15年來,顯示領域出現了兩次爭論。一次是在2000年前后,當時彩色顯像管(CRT)產業已面臨替代危機,下一個主流方向是等離子顯示(PDP)還是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TFT-LCD),業內對此有截然不同的聲音。經過十多年的發展,TFT-LCD已成為顯示領域的主流。

      現在,隨著TFT-LCD和電致發光(EL)技術的進步,有機發光顯示(OLED)技術,特別是有源驅動OLED(AMOLED)技術也開始產業化。另外,柔性顯示(Flexible Display)、激光顯示(Laser Display)等顯示技術也不斷涌現,新一輪爭論又已開始。

      OLED將成為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這一點已成為業內絕大多數人的共識。

      今年3月,由深圳華星光電研制成功的110英寸四倍全高清3D液晶顯示屏“中華之星”亮相京城。它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全高清3D液晶屏。

      羅長誠是華星光電技術開發總監。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OLED近年來投資金額節節攀升。作為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2013年以后,華星光電每年都會對AMOLED設備進行投資,年投資額不會少于15億元”。       

            理論上講,與LCD相比,OLED具有面板更薄、對比度更高、反應速度更快、更節能、更輕等特點。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它可以實現柔性顯示,能夠折疊、彎曲,甚至裝進口袋。然而,目前的現實是,當AMOLED應用于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顯示器市場時,還要克服量產規模小、產品良率差等問題。

      “我相信,OLED會使平板顯示產業發生巨大變化。”索尼公司高級研究員占部哲夫對此非常確信。

      不過,他同時坦承,“OLED技術仍處于發展過程中,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競爭格局仍尚未確立”。

      TFT-LC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京東方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董友梅也認為,AMOLED要想在整個顯示技術中占據主導地位,形成一個大規模的產業,還要有一個過程。

     

      智能終端成增長強動力

      王東升認為,TFT-LCD、AMOLED以及包括柔性顯示等在內的新型顯示技術,它們的基礎技術都是半導體技術,因此可統稱為半導體顯示。半導體顯示產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有兩個:一是技術進步,二是市場應用。而市場應用是最根本的驅動力。

      三星是平板顯示行業絕對的“大哥大”。在三星顯示株式會社高級副總裁申星泰看來,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在內的智能IT產品未來的市場份額將遠遠超過傳統的IT產品。

      市場調研公司NPD DisplaySearch預計,2012年智能手機銷售量會達到6.73億部,采用4英寸及以上尺寸面板的智能手機將占所有手機出貨量的20%。對性能更高、屏幕更大的智能手機的需求不斷增加,將會推動手機用液晶面板的需求大幅增長。#p#分頁標題#e#

      而在移動PC方面,雖然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出貨量都在增長,但平板電腦的增速卻遠超筆記本電腦。2012年,筆記本電腦面板出貨量預計同比增長13%,而平板電腦面板的出貨量則預計比去年增長61%。

      歐陽旭認為,智能終端對未來平板顯示技術的要求可以歸納為4個字,“高、低、窄、寬”,即高分辨率、低功耗、窄邊框和寬視角。

      “認清技術發展方向,并使投資得到良好回報,這是平板顯示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歐陽旭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