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芯片/顯示

    中國顯示產業的OLED面板已現雛形

    星之球激光 來源:21ic2012-10-15 我要評論(0 )   

    依PIDA的資料顯示,OLED面板于2011年產值上升幅度達42%。而根據坊間其他的媒體報導,Display Search分析在智能手機市場方面,OLED螢幕預期2012年全球出貨量將可望達到1....

     

    依PIDA的資料顯示,OLED面板于2011年產值上升幅度達42%。而根據坊間其他的媒體報導,Display Search分析在智能手機市場方面,OLED熒幕預期2012年全球出貨量將可望達到1.765億片,銷售額為59.3億美元,較2011年的銷售額增加102%,出貨量成長117%,并在2013年時進一步增加至2.61億片。

     

    由此可見顯示產業在我國整個信息產業發展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國家是把它作為重要戰略領域加以發展。前一階段國家下很大力量完成整個產業的布局,下一步將完善配套。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刁石京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北京2012國際平板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

     

    隨著“十二五規劃的逐漸深入,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并得到全球業界矚目。刁石京指出,只有制造業強大,工業才能強大,才能真正支撐起一個強大的國家。所以就戰略地位而言,平板顯示產業非常重要。

     

    與現行LCD技術相較,利用OLED技術所制成的顯示器不僅具有可全彩化、反應時間快、高亮度(100~14,000cd/m2)、高流明效率(16~38lm/W)、170度以上的視角、無一般LCD殘影、可制作成大尺寸與可撓曲性面板、能夠在攝氏-30度~80度的范圍內作業…等優勢,而且制程簡單、整體厚度也能縮小至1mm以下、成本更僅有TFT-LCD的30~40%。

     

    “依據其驅動方式的不同,OLED顯示器可再細分為被動式(PM-OLED)及主動式(即調幅OLED)兩類。其中主動式的制程雖然復雜、成本昂貴,但由于其各別像素均可連續與獨立驅動,因此壽命較長、效率較高,較適用于大尺寸、高解析度的全彩化OLED產品;相反地,PM-OLED的制程則較為簡單、成本也相對較低,但因為需要在高脈沖電流下作業,因此壽命較短、解析度有限,應用在小尺寸面板的產品,如手機、MP3播放器、汽車立體聲音響…等消費性產品較為適合。

     

    據賽迪智庫預測,今年下半年,我國高世代線中電熊貓6代線、京東方8.5代線、華星光電8.5代線產能逐步提升,預計全年TFT-LCD 器件的銷售收入將突破400億元,面板企業虧損情況有所好轉。從國內電視面板的采購情況看,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兩者合計占有率有望進一步提高,超過12%,液晶面板進出口逆差持續回落。雖然近期行業情況有所好轉,但行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并沒過去。

     

    對此,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理事長王東升認為,業內同仁須攜手合作,共同創建實現行業長期穩定盈利模式和發展機制。即國內企業應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價值創造,通過資源內涵式整合實現價值增值,如通過將TFT-LCD、AMOLED、柔性顯示等技術相關性和資源共享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實現投資價值最大化。

     

    對于目前面板顯示產業發展的主體——TFT-LCD,刁石京認為,一方面要加強產品創新能力,增加品種,提高競爭力,減低成本。另一方面是完善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希望從研發開始,立足創新,構成一個整體產業鏈創新,在產品設計的時候就把整個供應鏈納入進來,進行整體創新,增加價值鏈提升。加大支持,重視新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完善配套,如果沒有本地化配套,就難有整體競爭優勢,也難有下一步發展創新的基礎,所以必須把整體產業鏈打造完善。

     

    業內人士同時表示,當前是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由弱變強的重要階段,能否解決好現有技術的升級,突破產業鏈上游核心裝備、材料的瓶頸等,正是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至于拓璞產業研究所區域研究中心于去年底針對大陸OLED電視產品所公布的資料則顯示,2011年時各家業者所推出的OLED電視產品銷售量已經占去大陸地區電視機市場的50%以上,預測2012年時OLED電視銷售量總額可接近至3,000萬臺,市場占有率約可達到68%。“由于OLED電視的生產成本及材料都較LCD電視為低,使消費者能夠以更低廉的費用取得更好的影像畫質,OLED電視未來將取代LCD的趨勢已不言可喻。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