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業內人士稱2/3光伏企業將被洗牌出局

    激光制造網 來源:21世紀網2012-11-03 我要評論(0 )   

    如果沒有政府幫扶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那么中國光伏的幾大企業就會轟然坍塌,像神話般出現又如神話般消散,成為經濟學上的失敗樣本和著名悲劇。 21 世紀網從業內人士獲...

    如果沒有政府幫扶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那么中國光伏的幾大企業就會轟然坍塌,像神話般出現又如神話般消散,成為經濟學上的失敗樣本和著名悲劇。

      21 世紀網從業內人士獲悉,未來,2/3中國光伏企業仍將被洗牌出局,小型光伏企業全部面臨消亡。而國家救助被視為光伏企業扎根生存下來的重要基因。 光伏免費并網降低成本,簡化并網程序提高效率,這樣的優待政策讓陷入并網困頓的光伏企業集體狂歡。但這并未重新燃起未來光伏業繁榮的憧憬。

     


     

    2/3企業奔向消亡 失敗基因深埋

      11月1日,光伏發電免費并網正式啟動,同時,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富余電力。旨在開啟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扶持光伏產業、總額度超過700億元的工程也將啟動。這意味著最新的光伏救贖政策吹響了號角。

      《三年內中國光伏業仍領先》,即便在當下中國光伏產業哀鴻遍野的時刻,中國人仍喜歡這樣的標題,裹挾著對稱霸江湖的想象。這種情緒推動的中國光伏業,也許從孕育之初,就植入了失敗的基因。

      很多企業聽到外界宣傳,光伏產業是朝陽產業,就投錢進來。市場、技術、原材料等重要因素沒有被充分考慮,而資金鏈條一斷裂,光伏企業的生命就變得異常脆弱。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新材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李義春向21世紀網表示:“經過這波調整,小型企業基本會消失,2/3光伏企業面臨消亡。”根 據中國光伏企業名錄粗算,我國涉及光伏產品生產、經銷的企業不少于1100家,如果真如李義春預測,那么將有不少于600家光伏企業破產、倒閉、轉產或被 并購。

      根據《科技日報》的數據顯示,中國光伏產業每年光出口產值約200億歐元,合1600多億元人民幣。我國投資700億元扶持光伏產 業"過冬",這700億元能否托起光伏產業1600多億元緊縮的出口份額,是光伏企業家心里正在盤算的一個問題;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這700億元什 么時候可以完全發揮作用。

      外部市場的擔心尚未完全消除,內患卻同時并行。有機構預測,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00億元人民幣。

      以上兩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國家投資700億元扶持資金總額要遠遠小于光伏企業年出口與債務總額。

      媒體的報道也清晰地顯示,國開行進一步加強金融信貸扶持光伏產業,將重點確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業授信額度。

      這意味著,國家僅重點扶持一部分企業。

      飽受“雙反”困擾的國內光伏產業將再次經歷“大浪淘沙”。

      市場研究機構GTM Research最新研究報告表示,未來三年“太陽能行業光伏組件依然產能過剩”,將有180家光伏企業走上倒閉或收購的道路。

      如今,光伏行業持續低迷,下游企業已大面積停產,甚至瀕臨破產,資金緊張。華利安中國區總裁陳為民認為:“光伏企業真正的問題是寒冬過去以后,誰能夠活得下來,企業并購在所難免。”

     

      脆弱的光伏“國有化”?

      在業界猜測誰會最先出手收購光伏企業的時候,政府現身了。

      新 余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40%,被外界解讀為,新余市政府對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出手相救(恒瑞新能源 同意購買賽維股份)。此外,有消息人士證實,中國光伏集團東營光伏有限責任公司日前已完成“國有化”,東營市國資委東營光伏51%股份,并擁有運營決策 權。

      不過,政府的這一行為遭到媒體質疑:政府兜底債務的行為,不是消除債務,而是轉移債務。一旦企業生存環境長期難以改觀,“國有化”后的企業可能成為政府負擔,甚至可能拖垮當地經濟和財政。

    李義春不同意上述觀點:“國家啟動《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啟動了國內市場,帶來巨大利好,國企受利益驅動收購或參股光伏企業,是市場行為。”

    2011年,中國光伏產業海外市場占比達90%左右,國內市場份額較少。李義春認為,光伏產業鏈面臨危機,做大中國市場,中國光伏企業是最大的受益者,前景可期,“所以銀行愿意貸款”。

      財政部經建司能源政策處處長李成表示,財政部將點、線、面多工程結合,擴大國內光伏應用規模。“點”是指在工業園區鼓勵一些企業自發自用,“線”是指鼓勵教育、衛生等系統擴大光伏應用,“面”就是鼓勵部分市縣乃至省一級大規模實施第二批示范工程。

      同時,并網發電問題在中央政府協調下打開了口子,國家電網[微博]最終以每年損失6億元利潤的代價,扶持光伏產業這個小弟“走上正途”。

      李義春認為,從目前形勢來看,光伏市場短期恢復挑戰很大,可能會需要3-5年的恢復過渡期,“不過長遠來看,中國光伏市場繁榮只是時間問題”。

     

      政府救贖的罪與罰

      東興證券分析師李健甚至認為光伏產業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不過,與光伏行業開始的一路狂歡不同,沒有幾個人響應李健。投資界人士表現得很謹慎,投資熱情不高,他們認為,中國光伏企業還將度過漫長的冬天。

      更多的人在思考政府此次出手作用會有多大?

      一些人持反對意見,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微博]在其博客中發表文章《政府主導高科技行業必輸無疑》。她的理由在于:政府接盤是避免破產的最后一招,也是企業負債國有化的辦法,如果企業好轉,納稅人受益;如果企業破產,納稅人受損。

      過去和現在,在光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中國用3-5年時間走完了國外光伏產業10年的路,使得今后10年無路可走。誰造成了中國光伏企業的“大躍進”?

      事實上,中國光伏產業有今日之劫難,也是中國諸多產業遇到的問題的縮影。

    地方政府過度招商引資、過度運用優惠政策、過度補貼、過度吸引投資、土地無償劃撥、大規模授信、稅收返還、巨額電價補貼……這些在一些地方政府吸引光伏企業的招商條件中,屢見不鮮。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企業的跟風,于是,更多企業和資金被忽悠進來。

      回溯媒體報道,可以看出,中國光伏生產企業的前15家產量占全世界市場需求的70%。而自2009年下半年起,國內光伏組件生產商開始擴產,到2011年底 全國總產能約4000萬千瓦,而當年全球光伏市場安裝總量僅2800萬千瓦左右。全國光伏產能一半以上閑置。盡管如此,仍有100多個城市提出打造光伏產 業基地,10多個城市提出打造雙千億光伏產業基地。

      李義春提醒光伏企業思考如何能真正發展光伏產業。

      對于高科技產業來說,核心技術一定不能受制于人,生產原料、市場、資金缺一不可。否則一旦掀起貿易戰,很容易先倒下。#p#分頁標題#e#

      而葉檀則認為,政府必須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而不是靠“體量壓死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