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高速經湖南進入廣西興安縣,還是從桂林市進入興安縣,公路兩旁都可以看到“打造太陽能光伏之都”的巨大廣告牌。不料,太陽能光伏產業園里卻充滿騙局,雖然所有公司停產的日子多,但是每逢有領導來視察時,總會有附近農村的臨時工被召來穿上統一工作服,裝模作樣地做“硅片”,連工人們也忍俊不禁地戲稱,這是“騙子做片子”。(11月27日《中國企業報》)
四五年前,興安的光伏產業還是一片空白,沒有一家光伏企業。未料,興安縣有關領導突然想到了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對外宣傳號稱太陽能光伏之都,且將打造千億元產業園。興安縣“無中生有搞起了光伏產業城”,一時間聲名鵲起。
這個既無資源又無市場優勢的興安縣,要體現太陽能光伏產業脫穎而出的景觀,企業配合表演十分重要。而要想企業配合默契,恐怕默許企業圈地幾乎是唯一重要的釣餌。于是哪怕征地手續不完善,哪怕村民不樂意,因為有當地政府的撐腰,企業也敢于用軟硬兼施的方式進行強征。總之,無論用上什么違規違法的手段都無所謂,只要這個規劃面積23.9平方公里的園區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千億元光伏產業園就行。
在這場鬧劇中,土地資源浪費了,農民利益損害了,地方發展的機會成本付出了,甚至于一些真心搞實業的企業家也在招商引資的拉郎配中蒙受了不小的損失。在光伏產業遭遇寒冬之際,興安縣這個光伏之都,恐怕不免要遭遇“政績破產”了。
企業破產之類的經濟損失容易考量,但是危害更大的“政績破產”,常常容易被政府方面政績宣傳的一面之辭所掩蓋,背后既無人進行成本收益計算,又無人對主政者的政績得失進行考量。
假定“政績破產”不被追責,那么,類似“騙子做片子”違背科學發展觀的“政績破產”鬧劇仍會重演。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