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引進來走出去”并舉推動機械工業國際化進程(二)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國工業報2012-11-28 我要評論(0 )   

    走出去喜憂參半 記者:走出去是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戰略決策,是將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從引進來為主,調整到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重要抉擇。請您談談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這...

           “走出去”喜憂參半

      記者:“走出去”是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戰略決策,是將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從“引進來”為主,調整到“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重要抉擇。請您談談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這一過程當中的成與敗。

      陸仁琪:企業“走出去”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必經之路。這個戰略的實施,不僅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同時將進一步促進世界繁榮。

      “走出去”不僅是追求經濟效益的具體表現,同時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貿易增長方式轉變都有一定促進作用。當然,面對世界經濟復雜多變的環境,我們“走出去”可能會承受空前的壓力:在外存在社會經濟和風俗習慣語言方面的差異、企業內部存在復合型人才匱乏和海外經營管理經驗不足的問題。

      鼓勵有條件的機械制造企業“走出去”,就是為了充分利用海內外兩種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走出去”可以獲取國際先進技術和相關品牌效益;獲取國際銷售網絡及市場營銷經驗與信息資源;獲取有效的經營管理經驗。企業“走出去”可以規避日趨激烈的國際貿易摩擦,擴大出口,有利于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可以促進裝備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同時提高在全球制造業中的國際地位。

      到目前,我國機械工業“走出去”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并存。其中成功的例子,如秦川機床集團并購美國ABM拉削公司,成為我國優勢產品——齒輪磨床的重要補充。哈量集團并購德國Kelch公司,擁有對方的品牌和技術,為我方培養了人才隊伍。北京第一機床集團并購德國沃·考波格機床廠,合作雙方利用優勢,采取靈活方式共同承接國際上的訂貨,包括用德方技術幫助中方承接重要訂貨取得成功。濰柴動力收購意大利法拉帝75%的股份,中聯重科完成對世界混凝土機械知名品牌CIFA的并購,三一重工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世界混凝土機械排名第一)。

           海外并購不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少:上汽集團并購韓國的雙龍公司,整合不利。遇到的典型性問題是調研功課不足,盲目上陣,對潛在的管理和文化等問題分析不清,收購后又不能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某機床集團并購德國aba磨床公司,由于“水土不服”等種種原因以失敗告終,沒有達到預期目的。還有一些正處在進退兩難或打官司的階段。

     

      推動行業擴大對外開放

      記者:您對中國機械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有何建議?

      陸仁琪:要進一步提高機械工業的國際化水平,有四點建議可資借鑒。

      第一,堅持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重和“引進來走出去”并舉的原則,推動機械工業擴大對外開放。統籌規劃,不斷提高引進工作的質量,從調結構和轉方式的高度,總結“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經驗教訓,避免和防止低水平和重復引進,貿然和盲目地“走出去”。把研發基地建設、“三基”(基礎件、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作為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設廠,建立國際營銷網絡,提高“走出去”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水平,以取得調整產品結構與開拓市場的雙贏效果。

      第二,以貫徹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為契機,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當前,在全球范圍內新興產業發展方興未艾,信息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正在醞釀實現新的技術突破,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化制造技術等飛速發展,在打造新型現代化制造業方面激烈的國際競爭局面正在形成。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已紛紛出臺加速發展新興產業計劃,比如美國發布了“先進制造聯盟計劃”,以確保其制造業的絕對領先地位。為此,我們必須加快機械工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提升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競爭的能力,提高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第三,掌握和運用國際規則,爭取一個制造大國應有的話語權,為中國裝備裝備世界奠定堅實基礎。推進我國機械工業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和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是必然趨勢,也是實現我國機械工業有大到強的重要途徑。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多年,目前已成為全球機械制造大國,產業規模和實際產能令世界矚目,但參與全球產業競爭的綜合實力還有相當的差距,所處地位屬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盡管在部分領域的國際話語權開始增強,比如在電工電器、內燃機、機械通用零部件、制冷空調等領域,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多個秘書處的工作;儀器儀表行業有3個標準被國際電工委員會采納為國際標準。但是,這與一個世界制造大國的身份還很不相稱,我們還需要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和議價權。

      第四,大力培育國際化、復合型人才隊伍,為我國裝備制造企業“走出去”解決后顧之憂。實施“走出去”戰略,需要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和投資環境,以及善于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國際商務和科技合作管理人才。在全球普遍推進現代制造服務業的今天,專業化和復合型人才都迫切需要。為實施“走出去”戰略,政府部門、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應當攜手努力,建立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培訓體系,打造富有創新精神的國際化人才隊伍,推進我國裝備制造業“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的順利實施。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