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萊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能夠借助激光脈沖激活等離子體納米氣泡快速殺死病變細胞,而不會使周圍的健康細胞受到傷害。同時,這種多任務化納米氣泡還能治療樣本中的其他細胞。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志上。
這種比人類頭發細1萬倍的等離子體納米氣泡能夠導致微小的爆炸。氣泡會在等離子體黃金納米粒子周圍形成,并因外部的短波激光脈沖激發升溫,蒸發掉粒子表面的一薄層液體。納米氣泡會快速地擴展和崩塌,從而逐個地殺死病變細胞,而不會傷害周圍的健康細胞。這一過程比只使用黃金納米粒子具有更高的精準度和選擇性。
一系列實驗證明,單束激光脈沖能夠在中空的黃金納米殼周圍制成較大的等離子體納米氣泡。這些氣泡會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等不想要的細胞,而同樣的激光脈沖還會在固態黃金納米球周圍制成較小的納米氣泡,在細胞壁上鑿開一個暫時性的小孔,通過納米噴流將藥物或基因快速注入其他細胞中,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在實驗中,研究團隊放置了60納米寬的中空納米殼在癌細胞模型中,并將其染成了紅色。另一方面,科學家也將同樣尺寸的納米球放入了同類癌細胞中,并將其染成藍色。在使細胞懸浮在綠色熒光染料中后,研究人員將單束的激光脈沖照射在樣本上,隨后洗凈綠色燃料,并在顯微鏡下對細胞進行了觀察。帶有中空納米殼的紅色細胞被大型等離子體納米氣泡炸開,藍色的細胞則未受損傷。由于這一切都發生在轉瞬之間,每分鐘有高達100億的細胞會被穿流式系統有選擇地處理,其或可為促進細胞和基因療法以及骨髓移植等提供幫助。
大多數基因療法都需要體外處理,如通過人體細胞移植去除不要的癌細胞等,并從基因上修改其他細胞以提升它們的治療效果。此項研究的長期目標就是改善體外細胞處理的過程,使病患享受到更好的治療。未來他們還計劃構建一個細胞測試原型,使其成為細胞和基因治療以及干細胞移植的通用平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