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曾在A股市場紅極一時的“3D打印行情”出現衰退跡象,截至收盤時,宏昌電子、蘇大維格等概念股均大幅下挫,唯獨光韻達一枝獨秀,仍以超3%的漲幅堅守陣地。
當然,之所以能夠一枝獨秀,或許還與光韻達1月21日晚間發布的“2012年度業績預告及利潤分配預案”有關。根據“預案”,公司預計2012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0%-30%;擬定利潤分配預案為:每10股轉增10股,并派發1元現金股利。
某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3D打印概念普跌的情況下,光韻達仍可一枝獨秀,表明其上漲動力更多來源于前日發布的業績預告及分配預案。畢竟在‘電子制造’行業并不景氣的2012年,光韻達的業績及分配計劃超過了市場預期”。
或具發展3D打印實力
事實上,早在去年8月,“3D打印行情”萌芽之時,光韻達就曾發布“澄清公告”,稱3D 打印技術屬于“加成法”制造工藝,而公司目前使用的激光技術均屬于“減成法”工藝,二者的工藝原理不一樣。此外,光韻達透過公告亦“承諾性”地指出,“公司最近一年不會開展3D 打印技術這方面的產品和服務”。
一位技術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所謂‘加成法’,通俗理解便是一層一層累加形成,而‘減成法’則是刨除掉不需要的部分。雖然工藝原理不同,但其同屬激光應用領域,技術上是相通的”。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光韻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精密激光創新應用商,專業以激光技術為主要手段或關鍵工序為全球電子制造企業提供相關產品和應用服務,是目前國內同類產品及服務類別最全面的精密激光技術應用企業。
此前也曾有報道指出,光韻達已建立了激光應用技術數據庫,其中包括紅外、紫外等各種激光的加工特性,金屬、非金屬等各種材料的最優加工方式,以及各種激光器、導光系統、移動系統、精密控制系統、檢測系統等激光加工子系統的測試結果以及組合效果,還包括針對不同材料的產品進行加工的激光種類選擇、激光加工設備、加工工藝選擇、加工參數、輔助設備和輔助手段以及各種后處理方法的最優配置。
“我認為3D打印產業未來很有發展潛力,更何況國家層面對其十分重視。而這一產業又具有一定門檻,光韻達則擁有這種實力。那么,未來光韻達實質性進入3D打印領域也并非不可能”。上述技術人員向記者表示。
“3D印刷”產業化尚需時日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3D打印”被賦予了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使命,以至于在人們的想象中,衛星、飛機、人體器官等制造均可通過這一技術實現。
我國也對這一領域愈發重視,1月18日,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頒發的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中,就包括“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
但現實尚不如遠景那般美好,在業界看來,“3D打印”想要真正應用在高精尖領域還需要很長時間。
上述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3D打印目前所用的材料還局限于金屬和尼龍,所以想要將其應用在高精尖設備上,還有很多科技難關需要攻克。此外,由于成本問題,只有‘不計成本’的需求才能與之切合,例如‘影視文化產業’目前仍是3D打印技術應用的主要渠道”。
“當然,3D打印技術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隨著科技進步,理論上‘打印’汽車甚至住房均可實現。這一技術實際上早在15年前就出現了,只不過一直受到了‘打印耗材’的制約。”上述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