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后市場”潛力巨大
工程機械行業經過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使我國成為了工程機械第一大國。然而,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低迷。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也遇到了瓶頸,面對過剩的產量及巨額的應收賬款,行業轉型迫在眉睫。
在美國,后市場服務業被譽為“黃金產業”;在歐洲,后市場也是制造產業獲利的主要來源。有數據顯示,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中,機械銷售收入與后市場營收的比例達64:100,而在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上,這一比例為350:100。與美國、日本等工程機械強國相比,我國工程機械后市場潛力巨大且機會頗多。
相關專家表示,工程機械后市場具有廣闊的商業潛力,更是工程機械行業未來競爭的趨勢。同時工程機械行業已經進入服務競爭時代,服務的品質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國外如德國、比利時、日本以及美國的一些知名工程機械企業無不都擁有一條強大而完整的產業鏈,在營銷、服務以及售后等環節構筑良好的盈利模式,形成持續發展的優勢,值得學習。
醫療器械:全面發展機遇
中國目前醫療器械市場已過千億元規模,而年均增長率約23%,預計到2015年市場規模要達34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與全球醫療器械占醫藥市場總規模的42%相比,中國醫療器械占比僅14%。
從政策看,繼科技部印發《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之后,衛生部又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當中提到未來8年將推出涉及金額高達4000億元的七大醫療體系重大專項,當中有1090億元被明確用在了縣醫院建設。如今國內和國外的各醫療器械廠家,也都緊盯此市場。
從趨勢看,首先,老齡化趨勢對一些特定醫療器械如供氧機、血糖儀等生產企業來說,保證了不斷擴張的市場;其次是醫改,國務院“十二五”醫改規劃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床位數和服務量均要達到醫療機構總數的20%;在醫療保障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民營醫療對醫療器械的添加購置,也將很好地拉動行業的發展;再次是新GMP規劃,比如新GMP對無菌制劑企業要求高,要求在2013年底前全部通過;最后是替代化,如今不少高端醫療器械多為國外進口,而隨著技術逐漸升級,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已逐漸擁有了替代實力。
另外,醫療器械行業除了市場規模的正常成長之外,還擁有進口替代化和升級改造這兩大機遇。
LED:大尺寸與高解析度面板成新亮點
全球LED市場受到手持式裝置與LED照明產品相關需求驅動,相關研調機構預估2013年全球LED產值將達124億美元,相較2012年成長12%。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門LEDinside表示,在產業動態方面,由于整體LED產業供過于求現況短期內仍無法解決,因此各家LED廠商將紛紛尋求新的應用與策略結盟來確保訂單與提高獲利空間。大尺寸與高解析度面板成LED背光需求新亮點
LEDinside表示,終端產品的面板平均尺寸變大與高解析的需求將驅動2013年LED市場表現。除此之外,LED閃光燈亮度也因相機畫素不斷提升而有增加需求,因此預期LED閃光燈的規格與出貨量將保持增長態勢。
LEDinside預估全球景氣回溫動能低加上中國地區面板庫存增加,電視背光市場短期內需求仍然疲弱,但是由于電視尺寸不斷放大,#p#分頁標題#e#50寸、55寸與60寸比重將逐漸增加,加上高解析電視產品推出,將有機會帶動LED背光平均使用顆數增加,為2013年電視用的LED背光市場增添不少想像空間。
光伏:拉開深度整合,產能失衡壓力仍在
“2012年,光伏產品出現嚴重供需失衡,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同時國外多晶硅企業向我國大量傾銷低價多晶硅產品,致使全行業虧損。目前國內90%的多晶硅企業已停產。我國在美上市十家光伏企業負債高達1110億元,平均負債率接近70%。”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稱,“因此,2013年,光伏產業將進入一個深度的產業調整期。”
同時,年末相關光伏政策表現出國務院在市場倒逼機制下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的對應局面。而光伏產業自身組件仍將承受階段性失衡壓力。受“雙反”影響,國外對我國組件需求預計為10GW,國內相關促進政策的推出使國內需求達到10GW,總計20GW左右的實際需求量。但2012年我國光伏組件產能整合并未有效發生,2013年仍將承受產能階段性失衡壓力。
相關:美國先進制造業對中國形成威脅
結束不久的美國大選被稱為是兩個陣營的戰爭,奧巴馬被媒體稱為代表了美國制造業的力量,他背后站著蘋果、微軟、通用電氣等美國制造業大佬,而羅姆尼則代表了美國金融業的力量,背后的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高盛等個個財大氣粗。最終奧巴馬的勝利預示著美國依然將仰仗制造業。
究其原因是金融業帶來的高風險性和高杠桿造成的美國經濟基礎空心化危險,已經在金融危機后引起了美國精英的充分認識,美國正在有計劃和有步驟地降低對中國制造業的依賴程度。這個跡象從最近一個消息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蘋果公司正打算在美國生產IMAC電腦。
世界500強CEO陶氏化學公司掌門人利偉誠在《美國制造》一書中指出:美國制造業所面臨的現實困難也決定了美國必須要采取手段對制造業進行刺激。比如目前制造業的形象過于陳舊,不能夠吸引足夠優秀的年輕人投身其中,同時美國的教育水平正在倒退。
而我們的問題和美國正好相反,中國獨特的政商生態、偏低的技術積累,目前還不足以支撐中國未來的制造業發展。
作者提出美國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要付諸實際行動由政府來引導企業轉型,更是給中國敲響了警鐘,目前3D打印、芯片制造、生物工程等先進制造業在中國還只是剛剛起步;而互聯網等產生了大量富豪的行業,中國也只是跟在美國背后亦步亦趨,更沒有蘋果、谷歌這樣引領時代的公司。如果中國不迅速趕上,中國媒體最近大力宣傳的“美國制造業回流將引發中國經濟衰退”或將成為現實。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