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支撐加速產業化
目前,我國增材制造技術還處于產業化初期階段,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增材制造技術大多還停留在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實驗室內,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研發投入相對較低;二是技術創新體系不健全。創新資源相對分割,標準、試驗檢測、研發等公共服務平臺缺乏,新產品推廣應用難,尚未建立起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三是產業政策體系尚未完善。為促進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應制定前瞻性、一致性、系統性的政策體系,尤其當前正處于產業發展初期,制定實施面向產業化的一系列發展規劃和財稅政策尤為關鍵;四是行業管理亟待加強。目前我國增材制造產業處于起步階段,行業規劃、政策、標準對引導行業發展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五是教育和培訓制度急需加強。在工程學科的教學缺乏增材制造相關必修環節,職業培訓體系缺乏增材制造設備的實訓項目,產業部門缺乏創新型人才和熟練技工。
為加快推動我國增材制造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未來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前部署: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制定國家層面的增材制造行動計劃,成立增材制造領導小組、咨詢專家組、執行專家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制定相關行動計劃,并負責組織和管理。建立多部委協同推進機制,由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組織相關科研機構專家研究制定增材制造技術路線圖和中長期發展戰略,明確這一產業的發展原則、階段目標、技術路線、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為我國增材制造產業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推動完善增材制造技術規范與標準的制定,促進增材制造技術平臺建設,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現有政策渠道,加大對增材制造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在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中增加增材制造成套設備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首臺套示范應用項目,加大數控機床重大專項對增材制造裝備的支持;推動設立增材制造產業創新發展資金,探索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重點支持增材制造軟件控制技術、材料技術、激光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重點支持增材制造裝備的研發、第三方檢測試驗平臺建設、首臺套應用示范和產業化。
三是建立增材制造應用示范基地。在全國范圍內篩選技術條件好、應用需求大的代表性省市建立增材制造應用示范基地,根據我國增材制造技術的發展水平,立足裝備制造業,重點選擇在航空航天、汽車模具、生物醫療、電子制造等領域推廣應用,分步驟、分層次開展應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標準化、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平臺,加快推進產業、技術與應用協同發展。
四是組建增材制造行業組織。積極引導高校、科研機構、工業設計企業、增材制造設備提供商、材料及激光器研發企業和機構、增材制造服務應用提供商籌建行業協會,研究制定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規劃、財稅政策和技術標準,籌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需對接平臺,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推動增材制造產業集群化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