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3D打印技術成為熱門搜索詞匯,在機床行業中雖未普及,卻已帶來“最強音”。若能將3D打印技術融合到數控機床等機械設備中,將為模具加工、金屬加工、成品制造、高精密打制等實現快速復制和完工,高精高效地為機械制造領域服務。3D打印技術應用在機床領域的狀況如何?3D打印技術對未來機床行業有何影響?本文將為您揭曉。
“3D打印技術”成關注焦點
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十二生肖》中,3D打印機以神奇快速仿制產品而廣受關注。
成龍的這部電影中“3D打印”有兩個過程,第一是掃描,用手套就掃描了這個物件,另外一塊是打印出來,但是在成龍電影里面3D打印出這樣一個器件是實時的。基本上那邊磨完,這邊打印出來了。但這個過程現實上是很漫長的,像他這樣高25到30厘米的一個產品的話估計得做個七個小時到八個小時。
再如電影《碟中諜4》中,為阻止冷艷女殺手與恐怖分子的密碼交易,特工伊森使了一計“瞞天過海”。他計劃用“面具制造機”一臺能夠在短時間內通過三維建模從而完整“打印”出他人容貌的機器,制作出女殺手的面具。盡管這一計劃因不小心碰翻了打印機而落空,不過此前,面具制造機打印出的立體面具還是幫助伊森成功潛入了克里姆林宮,混過了衛兵的搜查。
據了解,3D打印機是一個名叫恩里克·迪尼的發明家設計的一種神奇的打印機,不僅可以打印出一棟完美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飛船中給宇航員打印任何所需的物品。3D打印,3D打印又稱為三圍打印,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是運用粉末狀的金屬或者是塑料等可黏合的材料,通過一層又一層的多層打印方式構造零對象,模具的制造工業設計用于建造模型,現在正在發展成為一種產品的制造,形成直接數字化的制造。理論上,只要電腦可以設計出的造型,3D打印機都可以打印出來。
“3D”打印并不是一個新概念。1995年MIT創造了“3D打印”這個名詞,隨后3D打印便開始在實驗室萌芽。逐漸地,3D技術開始運用在醫療模型、建筑模型等行業,被應用在更廣泛的領域。
真正的3D打印發源于軍方的“快速成型”技術,是一種由CAD(計算機輔助設計)通過成型設備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實物模型的技術。
“快速成型首先是將實際物體的3D數據沿某一坐標軸進行分層處理,也就是將3D物體進行虛擬化切片,得到無數個二維界面,由此形成每層截面的二維截面數據。”郭嶠介紹,“之后,再按照特定成形方法和技術每次只加工一個截面,這一過程反復進行,直到所有的截面加工完生成實體原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