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D打印的熱潮中,激光打印設備是關鍵。近日,我國首臺萬瓦連續光纖激光器在光谷的武漢銳科問世,此次突破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后,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將有力促進3D打印產業的發展。
萬瓦光纖激光器問世
近日,我國首臺萬瓦連續光纖激光器在光谷的武漢銳科研發中心問世,中國成為繼美國后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據悉,這臺萬瓦光纖激光器約有兩臺冰柜疊加的大小,肚子里卻藏著10塊“能量方”,每塊1100瓦,各產生一條激光束,10條激光束再匯聚到一根光纖,形成合力,最終產生1萬瓦的強大能量——這項激光功率合束技術,被美國視為萬瓦激光器的核心機密。而正是這樣一根繡花針粗細的光纖,釋放出的激光能量可焊接飛機、輪船。
光纖激光器作為目前最為活躍的激光光源器件,是在EDFA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技術,是激光技術的前沿課題。全球最大的光纖激光制造商是美國IPG Photonics公司,始創于1990年,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是此前唯一能夠量產數萬瓦光纖激光器的公司。
國內光纖激光器的研究始于上世紀90年代后期,但之前的研究基本全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離產品化相去甚遠。中國武漢銳科光纖激光器有限責任公司由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閆大鵬博士(8.64,0.03,0.35%)于2007年在東湖高新(5.43,-0.21,-3.72%)區創辦,是中國首家且唯一研發并實現規模化生產光纖激光器的高科技企業。繼2012年500W連續單模光纖激光器實現量產、1KW連續激光器實現銷售并批量生產、4KW連續激光器實現銷售并通過鑒定之后,10KW連續激光器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
技術突破意義重大
誕生于60年代,發展于90年代后的光纖激光器憑借著先天性優勢不斷擴充自己的地盤,全面向光通訊、大功率激光加工、激光醫學、生物技術擴張,特別是其在激光加工和光通訊方面的發展潛力,讓業界嘆為觀止。
國際上,光纖激光器越來越廣泛應用于工業造船、汽車制造、航空航天、軍事設備等領域。與傳統二氧化碳激光器相比,它的耗電卻僅為其1/5,體積只有其1/10,但速度快4倍,轉換效率高20%,還沒有污染。
此次武漢銳科研發的10kw光纖激光器具有高光束質量、高電光轉換效率、免維護運行的特點,可廣泛應用于遠程焊接、焊接、切割、釬焊、熱處理、巖石和混凝土鉆孔等方面。
業內人士指出,光谷這一技術國際領先,僅次于美國,對我國工業發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過去,我國高功率光纖激光器長期依賴美國進口,一年達數千臺,一臺500萬元。武漢銳科真正實現了光纖激光器的本土化和產業化,成功打破了光纖激光器一直由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
據悉,該技術已納入2013年的國家863計劃。銳科公司總工程師閆大鵬表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已開始與其接觸,手頭另有4筆訂單在排產;年內有信心沖刺2萬瓦技術,實現產值1.6億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