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全球以及中國3D打印市場的調研分析,Frost & Sullivan最近發布了《2012年全球3D打印市場研究報告》,該報告細致討論了全球3D打印領域的市場動態、成長概況與競爭格局等,對3D打印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分析,并重點關注了中國3D打印市場的現狀及發展方向。
3D打印被譽為是“改變世界的制造新技術”,是“增材制造”的主要實現形式。區別于傳統的“去除型”制造,“增材制造”能簡化產品的制造程序,縮短產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依托于多個學科領域的尖端技術,3D打印在消費電子、航空航天、車輛、家電、生物醫學等領域得到了一定應用,對改善制造業的產品設計和制造水平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工程和教學研究等應用領域也占有著獨特地位。
2010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為13.25億美元,2011年大幅增長到17.14億美元,增幅高達29.36%。從1994年到2011年,全球3D打印機市場規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7.6%。隨著產業從萌芽期向成長期轉移,預計未來3D打印市場仍將保持穩定高速增長,預示著廣大的市場空間。2011年全球3D打印設備保有量區域分布分析顯示,美國以37.2%的份額位居第一,其次是歐洲、日本、中國和韓國。同時,根據出貨量區域分布分析,美國所占份額高達64.5%,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和地區。
縱觀整個全球3D打印市場,已形成寡頭壟斷的市場競爭格局。行業領軍者Stratasys與3D Systems屬于全產業鏈公司,其業務包括工業級打印機、桌面打印機生產等各種相關服務。此類公司每年都會增加研發投入的比例,側重于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與上述兩家公司不同,MarketBot專注于桌面級3D打印機,作為該細分市場的領軍企業,除生產家用3D打印機,還向用戶提供可以長期互動的網絡社區。
Frost & Sullivan指出,與全球相比,中國3D打印市場由于缺少原創的核心技術和材料資源的支持,行業整體體量較小,企業分散、社會影響力有限。2011年中國3D設備保有量僅占全球總量的8.6%,可見這一技術在中國應用領域的推廣相對緩慢,與歐美等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隨著技術及設備開發的不斷進步,中國3D打印市場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逐步實現了商品化,技術設備在產品設計、快速模具制造、鑄造、醫學等領域的應用也日趨深入。
杭州銘展公司作為國內第一家3D打印服務商,為企業提供一體化的3D打印綜合解決方案,同類型的公司還包括福斐科技、太爾時代等。與此同時,具有強大科研背景的企業憑借著其獨立知識產權異軍突起,如華曙高科、紫金立德等高新技術企業也開始逐漸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個人3D打印設備銷售量呈現爆發式增長,銷售量從5987臺猛增至23265臺,增幅接近300%,大幅超過商用3D打印設備增速。Frost & Sullivan認為,3D打印個體創意需求正在迅速膨脹,有望創建一個屬于個體創意制造者的新時代。雖和標準化的流水線制造相比,3D打印在短期內不具備規模生產的經濟性,但當這一技術將專業技術封閉的制造大門向普通個體打開時,它能激發出的個性化創意設計是無法想象的。在網絡交易平臺和“云制造”的輔助下,這些創意可轉化為可以盈利的產品,或將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增長。3D打印技術有望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并實現更具顛覆性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