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D打印機的話題很熱。它究竟什么樣,會給工業制造與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以色列獨家探訪了世界最大的3D打印機生產商Stratasys的研發總部。Stratasys高層向記者獨家透露,該公司3D打印機的全球銷售量已經達到6萬臺,其中汽車行業、消費電子行業與消費品行業的客戶訂購量已經穩居訂單前三位,亞洲地區,來自日本的訂單位居第一,且訂單集中在精密要求極高的高端產品。
該研發總部位于高新科技園區,距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市區30分鐘車程。該公司的高級副總裁杰拉德說,“在工業領域,3D打印機的競爭優勢明顯,主要的涉及先進制造的大公司基本都是我們的客戶。目前,我們正在向更廣闊的民用市場領域開拓。標志性的戰略舉措就是我們集團通過互換股票的方式收購了估值3億美元的美國最大的個人3D打印機企業MakerBot,該企業在網上擁有上萬個可免費下載且在3D打印機上直接打印的三維設計程序。”
記者登錄MakerBot公司主頁,免費注冊后便進入一個網絡數據庫,用戶根據不同的產品分類直接免費下載。杰拉德對記者說,“很多人現在喜歡給自己的智能手機設計一個個性化的保護殼,這樣的東西在這個數據庫里也有,你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鏤空設計,不同的圖案設計。選擇之后,直接把程序發送給打印機就可以了。”記者了解到,面向個人的3D打印機市場售價在2000美元左右。
杰拉德認為,在民用領域的市場空間巨大。“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3D打印機就如同20年前的IBM和微軟,誰也沒在20年前就預測到如今人人都會有電腦,更不會想今天會有社交媒體。世界范圍內的創新力量不可低估。”
記者還發現,整個公司的生產與管理代表著業內最高水平。在機器測試車間,約20臺能夠生產較小部件的噴塑的打印機在接受嚴格的測試。這些打印機的個頭近似一般的辦公用復印機,高1.5米,寬1米左右。打開下端的抽屜,四個如同超市賣的大號塑料瓶裝的“洗衣液”一樣的“墨盒”鑲嵌在機器內。通過表面的透明玻璃,操作者可以看見打印機噴塑噴頭向內“噴塑制造成型”的整個過程。當產品打印好之后,一些復雜工藝制造的產品,還需要“清洗與潤滑”,這個過程則需要由一名工人來完成。工人站著,左手拿剛剛打印好的產品,右手拿一個“吹風機”一樣的工具,然后,雙手伸進一個透明“玻璃缸”內完成清洗工作,這樣廢渣與料屑就都落在玻璃缸內,好清理,同時,工人也可以透過玻璃缸清楚地看見什么地方還需要“清洗”。
Stratasys研發與創新部門的高級副總裁蓋伊·明契克負責公司研發業務有10年之久,他在陪同記者參觀時說,“我們現在主要用塑料材質打印,可以同時打印出兩種不同的顏色,也可以實現同種金屬打印。但還不能實現一半材質是塑料、一半材質是金屬的同時打印。”蓋伊指著噴塑“噴頭”說,“這個東西很重要,要質量好,因為所有的塑料原料都要從這里噴射出來成型。”
“什么樣的企業是你們的大客戶?”記者問。蓋伊回答說,“以色列的總部公司1998年成立,2001年生產出第一臺3D打印機。美國明尼蘇達州總部公司在1986年就成立了,歷經了長時間的研發,有幾十年的歷史。美國宇航局、寶馬公司、歐美飛機制造商等都是10多年的老客戶,因為這些創新型的大客戶在研發與設計方面需要這些機器的幫助。傳統模具需要一周才能成型的設計,用這個機器一般一天就能實現,節省大量時間和成本。”據悉,2012年,總部位于明尼蘇達州的Stratasys與以色列公司Objet合并,使用Stratasys為其公司名稱,路透社稱新公司市值達14億美元,有近半來自objet。
此次,公司總部沒有給記者看全部的實驗室。據記者了解,在研發總部附近,還有一個實驗室主要生產大型的3D打印機。在以色列南部,還有一個工廠,負責專供3D打印機使用的原材料制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