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富士康郭臺銘緣何不需要3D打印?

    星之球科技 來源:易觀網2013-07-19 我要評論(0 )   

    據國內媒體報道,模具大王郭臺銘炮轟3D打印技術,他堅持認為3D打印絕不是神馬第三次工業革命,只是噱頭而已,現有利用3D打印出的產品,就跟林志玲一樣,很好看但是不能...

           據國內媒體報道,模具大王郭臺銘炮轟3D打印技術,他堅持認為3D打印絕不是神馬第三次工業革命,只是噱頭而已,現有利用3D打印出的產品,就跟林志玲一樣,很好看但是不能用(郭總和林志玲私教甚好,但從不越雷池)而且據郭總介紹,鴻海30年前就已經在用3D打印,但它并未給集團帶來顛覆性變化,他們生產iPhone外框的時候,依舊要用大量人工去除金屬毛刺,CNC成型設備的噪音響徹整個車間,研磨線上的女工平均工齡大概3個月左右...富士康的模具領先世界,但與3D打印沒有半毛錢關系。

     

      最后,郭臺銘語出驚人:“如果3D打印能大規模商用,那我的郭字倒過來寫”,留給世界一片嘩然,驚掉了29個下巴。

     

      坦白來講,郭臺銘看似兒戲的言論,卻是意味深長,他完全可以更圓滑地表達看法,說點“拭目以待”“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之類的屁話,但郭總沒能圓滑,他實際上是在向全世界傳達:傳統制造業還有非常強的生命力,富士康依舊是電子業不可或缺的力量。這倒讓筆者想起了2010年墜樓事件之后,郭臺銘把普通工人的薪水提高了66%,看似賭氣,實則野心勃勃,靠高薪水留才從而把中小制造業徹底擊垮。這次的語出驚人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富士康緣何不需要3D打印?

      筆者認為郭臺銘看衰3D打印技術,而且以一種非常規的方式表達出來,彰顯個性的同時,仍有一層深意:富士康現在不需要3D打印,真用不著。

     

      作為全球制造業的龍頭,富士康擁有120萬員工,在鄭州園區的一個車間里,每天都有超過20000支iPhone被送往全世界各地,流水線似乎永遠不會停止轉動,每位員工日平均取放機臺次數至少2500次,這種工作狀態,遠不是“高效”所能形容的,更確切地說,這是郭臺銘見鬼式的“自虐”。

     

      雖然富士康一直強調自己是科技集團,它的模具技術也屬一流,但它之所以能獨霸代工領域,核心還是其強大的人員管理能力。拿iPhone生產線為例:整個車間里充斥著人流,形形色色又功能單一,生產單位從課長到組長,再到線長全技員,大概上百人,此外,還有品質部門,工程部門、供應鏈部門、安全管理部門、空調設備維護部門等等,幾千人簇擁在一個車間里,各司其職地保證iPhone能按時出貨,倘若沒有強大的人員管理制度和異常處理機制,任何的異常都會引發大面積損失和毀滅性事件。

     

      2010年的墜樓事件、太原園區的暴動、保安隊的故事等等,富士康曝露的問題無疑不與人員管理有關系,他們最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是人員管理問題,而不是科技大躍進。而且鑒于百萬機器人計劃的教訓,郭臺銘這次對待3D打印技術更加謹慎,“變身3D”似乎還遠未到時機。

     

     

    小批量制造,3D打印閃光的瞬間 

      郭臺銘的話顯然別有用心,但鑒于他在制造業的影響力,3D打印巨頭還是不得不正面回應。據報道,全球最大3D打印機公司Stratasys創始人斯科特,兩天前就在北京隔空回應了郭臺銘的觀點,他認為現在的3D打印還不適合大批量生產,但卻已經進入很多行業的高端制造業,未來前景非常廣闊。這樣的回應看似溫文爾雅,實則干脆強硬:我們關注高端,與富士康無關。

     

      據美國消費者電子協會數據統計,3D打印的主要市場集中于消費品領域,約占20.3%,其次是機動車領域,占19.5%,而醫學領域則占據約15.1%的份額。這三個領域幾乎全部屬于高端制造,尤其是醫學領域,材料最難做而且費用極高,更重要的是,人類太需要對身體結構進行深度了解,從而有效延長壽命,長生不老的魅力從古至今從未消退過,所以,3D打印在醫學領域的傳奇故事煽情而又魅惑不已:

     

      A.美國一位出生6個月的嬰兒卡巴-基諾弗雷有先天性缺陷,心臟和肺部的主要動脈錯位,導致呼吸困難。來自密西根大學的生物醫學師,通過3D打印機打印了一根軟管,安置在胸部,之后小卡巴呼吸順暢,像普通孩子一樣生活,而且這種氣管能夠被降解,人體在三年后會全部吸收。

     

      B.科學家利用裝有細胞的3D打印機制造出“迷你肝臟”,如同真實器官一樣,它也富含蛋白質,能將激素、鹽和藥物運送到身體各處。迷你肝臟能夠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同樣也會遭遇疾病的侵襲。

     

      C.3D打印的骨骼已經被證明可以支持人體骨骼細胞在其中生長,而且其有效性在老鼠和兔子身上得到了驗證。還有一家比利時公司,展示了一個用3D打印技術和活細胞注入技術制作而成的假耳朵,巨逼真。

     

      除此之外,3D打印機還高調進入了航空業和汽車制造業,并且已經給這些領域帶來相當的福利:傳統汽車制造業中,一些半成品是由最基本元件,通過繁瑣的組裝來完成,但是通過3D打印機,可以直接通過激光燒結技術制造出復雜的塑料半成品,省去了繁瑣的組裝流程,更重要的是,3D打印機能提供比普通人力精確20萬倍的產品細節,簡直讓人咋舌。

     

      道路曲折,3D打印如何廣泛普及?

      事實上,只要有需求,相關科技就會成為現實:人類渴望冬暖夏涼,空調出現了;渴望翱翔天際,飛機出現了;癡迷千里傳音,電話出現了;渴望移動通信,手機風靡了;剛想琢磨著移動上網,iPhone4S火大發了....唯一糾結的是,人們要花多長時間去提高自己對宇宙和物質的認識

     

      郭臺銘對3D打印技術的炮轟,短時間內準確犀利,長遠來看則是違背科學技術發展的大規律的,因傳統制造手法、流程的限制,3D打印的概念本身就符合“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特征,郭總抱怨的問題,遲早會隨著材料和生物科技研究的深入,迎刃而解。現在,3D打印技術日益受到熱捧,它就像一盒藥力十足的偉哥,惹得一大片的政府和企業都相當亢奮,越來越多的資本正蜂擁而至,2012年以來,全球兩大3D打印巨頭股價都增長了近2倍,據斯科特介紹,他們的產品已經銷售到73個國家,而且得到了政府支持。如前文所述,3D打印還只能適用于小批量生產,無法取代傳統制藥業的批量規模化生產、精益化生產,3D從業人員首先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取代傳統制造,而是要思考如何給傳統制造注入新活力,而前者恰恰是郭總最擔心的:

     

      首先,3D打印材料的發展,是其能否引發革命的決定性因素。目前,3D打印的傳說中,材料已然非常豐富,木質的椅子,布料時裝和運動鞋,全尺寸乙醚電動車以及一些生物材料等等,雖然看似廣博,但真正有希望大規模量產的,只有塑料,也就是郭總講的“中看不中用,一摔就碎”的電話。所以,3D打印前景主要取決于材料科技的發展,或許直到3D打印機制造出一臺有信號的iPhone時,郭臺銘才會實現承諾;其次,3D打印設備的價格還一直處于天文階段,雖然斯科特承諾要推出單價5000美元以下的3D打印機,但如果解決不好材料問題和推廣問題,3D打印只能永遠停留在實驗室里。最后,未來3D打印想要全面普及,必須要建立完整的生態圈,軟硬件需同步推廣,利好消息是,Windows Phone8.1發布會中,微軟表示該系統已實現了對3D打印的支持,是全球首款支持3D打印的系統。

     

      普通人現在大可以憧憬未來3D打印的畫面,當生物科技無限發達,人類DNA密碼全部破譯之后,我們甚至能半天就打造3個女朋友,一個結婚用,一個做家務,一個派出去掙錢。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