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顧問小組近日提議,美國需要建造一種能夠將電子在材料反應和化學反應中的活動軌跡成像的新型X射線激光器。
能源部下屬的基礎能源科學咨詢委員會(BESAC)已經駁回了提交的關于未來X射線光源的4份提案,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具雄心的計劃。BESAC表示,如果各方面力量能夠齊心協力,該方案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麻省理工學院加速器物理學家、曾在BESAC研究該課題的William Barletta認為:委員會所期望的機器將會是一種“自由電子激光器”,可以利用磁力來扭動電子光束,從而發射出連續的X射線。至于這種新型激光器的規格,委員會建議它應能提供快速的X射線脈沖重復率以及較廣的X射線光子能量范圍。
這一想法與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項提案不謀而合。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提議,“下一代光源”(NGLS)這種自由電子激光器使用一種受超導磁體加速的電子光束。該提案已通過能源部審核,但還須經過國會的詳細審查。
但是NGLS所能提供的能量范圍還未達到顧問小組的期望,而與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的相應提案范圍相吻合。該中心提議對線性相干光源(LCLS)系統進行升級這是一種已投入運行的自由電子激光器。
Barletta說,顧問小組認為,無論是NGLS項目還是待升級的LCLS項目都各有優點和缺點,兩個實驗室需要通力協作,尋求共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該顧問小組也聽取了支持“終極儲存環”的聲音。終極儲存環已經在一些美國的國家實驗室中使用,其功能與X射線同步加速器相似,能夠發射連續的X射線,并且可以循環利用光束,以達到節能效果。
Barletta認為研究終極儲存環提案最關鍵的一點是:能源部應當仔細評估并認真審查升級已有同步加速器的方案,以確認將經費花在建造新型終極儲存環上是否更值得。另外,瑞典、巴西、日本等國家正在建造比美國更先進的同步加速器。
自由電子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自由電子激光器是加速器和激光技術的組合。其主要技術組成是電子加速器、磁擺動器(大多數自由電子激光器的研究都采用靜磁擺動器)、光子光學系統和各種監測、控制系統。
自由電子激光器采用的是射頻直線加速器、電子儲存環、靜電加速器、感應直線加速器等脈沖裝置。從加速器引出的高能電子束相當于激光工作物質, 因而電子束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激光器性能。相對論電子束從激光共振腔的一端注入經過擺動器時, 受到空間周期性變化的橫向靜磁場作用。磁場由一組“擺動器”或“波蕩器”的磁鐵產生。磁鐵以交替極性方式布置, 磁場為螺旋式或平面式。在該磁場作用下, 電子束在磁擺動器中一邊前進, 一邊有橫向擺動。例如, 周期性磁場在水平面內, 電子則周期性地上下擺動。電子的橫向及運動方向的改變, 表明電子有加速度。根據電磁輻射理論, 電子有加速就必然會輻射電磁波。這種帶電粒子沿彎曲軌道運動而輻射電磁波, 被稱為同步輻射。同步輻射有一個比較寬的頻率輻射范圍, 但缺乏單色性和相干性。這種自發輻射一般不很強, 峰值電流100A, 脈寬幾皮秒的50M ev能量電子束在典型擺動器中將產生1W 量級峰值自發輻射功率。
在磁場的作用下, 電子受到一個作用力而偏離直線軌道, 并產生周期性聚合和發散作用。這相當于一個電偶極子, 在滿足共振關系的情況下電子的橫向振蕩與散射光場相互耦合, 產生了作用在電子上的縱向周期力——有質動力。在有質動力的作用下, 電子束的縱向密度分布受到調制。于是, 電子束被捕獲和軸向群聚。這種群聚后的電子束與腔內光場(輻射場)進一步相互作用, 會產生受激散射光, 使光場能量增加, 得到具有相干性的激光。這是通過自發輻射光子和電子相互作用的反饋機制, 把自發輻射轉換成窄帶相干輻射。而且此輻射電磁波在電子運動的方向上強度最大。因此, 擺動器促成了自由電子激光器中電子和光子間的相互作用。在電子通過擺動器后, 利用彎曲磁鐵把電子和光分離。凡是能使自由電子產生自發輻射的各種機理幾乎都可以產生受激輻射, 如受激康普頓輻射、受激韌致輻射、受激切倫柯夫輻射、受激喇曼散射、受激電磁沖擊輻射等等。因此, 相對應有康普頓激光器、磁韌致激光器、切倫柯夫激光器、喇曼激光器等等。
以磁韌致激光器為例, 磁韌致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康普頓散射效應和磁韌致輻射效應。被加速的電子通過周期性磁場時, 因受磁場作用產生磁韌致輻射效應而激勵電磁波。按洛倫茲變換, 周期橫向磁場變成既有磁場又有電場的電磁波。該磁場對電子的作用就象迎面而來的入射光波一樣可以產生康普頓散射, 從而誘發受激輻射。在這個過程中, 電子釋放的光能大部分被磁場中別處的電子所吸引, 但只有波長λ滿足λ= λq /2γ2的光才被放大。受激康普頓散射才是激光。 要產生受激康普頓散射, 必須使高能電子與電磁波( 光子)發生作用。根據理論計算, 磁韌致輻射產生的電磁波其強度可以相當大, 其頻率可以很高。放大后的光輻射被限制在光學諧振腔內, 被兩塊彼此相對的反射鏡來回反射, 其往返與脈沖電子束同步, 且通過波蕩器調節鏡子間隔而產生相干振蕩.這個電磁波(光子)作為入射激勵波再與新的電子束混合放大, 使光輻射得到進一步相干放大, 而輸出高功率的激光脈沖。因此, 當一束高能電子注通過周期橫向靜磁場時, 可以獲得強大的激光輸出。在振蕩場合下, 光學諧振腔是一個重要的部件。光學諧振腔要求有寬通帶特性, 以適應在較寬的波長范圍內工作; 光損耗要盡可能減小, 以便于起振。在低增益系統中, 光學諧振作用是提供反饋和為合適性能所需的光學模式提供選擇。高增益自由電子激光器則往往不需用光學諧振腔就以產生自放大的自發輻射。可見, 自由電子激光器的發展, 可以說是同步輻射和受激輻射的巧妙結合。它消除了同步輻射所帶來的非單色性和非相干性的缺陷。
控制系統是整個自由電子激光器各部分協調運轉的關鍵所在, 對能否出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主要由控制臺和觸發系統兩大部分組成。
自由電子激光器的波長決定于電子束的速度、電子能量、磁擺動的周期。因此, 通過調節加速電子的能量或者外設電磁場的強度, 很容易改變輻射光的波長, 以實現大范圍的調諧。
按照電子束的束流大小, 自由電子激光器( FEL ) 可分為拉曼型( R am an 型) 和康普頓型( Com ptou型)。工作在可見光或紅外波段的康普頓型自由電子激光器(高電子能量、低電子密度) 把激光器波段推向了短波甚至到X 射線; 工作在毫米和亞毫米波段的拉曼型自由電子激光器(低電子能量, 高電子密度) 填補了可見光, 紅外光到微波之間的波段。
現有的大多數自由電子激光器產生的輻射都由短脈沖組成, 自由電子激光器有可能產生脈寬僅幾個飛秒的超短脈沖, 單脈沖能量達到毫焦耳量級。
全球爭相發展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
近日,韓國浦項加速器研究所的“夢想光工廠”——第四代放射光加速器(PAL-XFEL)項目正式宣告開工建設。目前,浦項研究所正在運轉的第三代放射光加速器全長170米,激光能源為3GeV(1GeV = 10億eV),光的亮度為太陽的一億倍左右。而第四代放射光加速器長達710米,加上插入裝置(250米)和其他裝備的話,全長將達1100米。據悉,現在只有美國(LCLS)和日本(SCSS)擁有這一性能的放射光加速器。如果該第四代放射光加速器能夠按照計劃在2014年年末竣工,韓國將成為第三個擁有這一設備的國家,屆時將制造出比太陽還要亮100萬萬億倍的光線。
目前對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的科學需求十分強烈,對于建設高亮度多用戶的新裝置存在普遍的呼聲和期待。除已經建成的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大型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以外,意大利、美國、韓國和瑞士等國家也在建設軟X射線到硬X射線的新用戶裝置。
世界范圍內的高增益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第四代先進光源的概念和全球布局已經初步形成。
世界上第一臺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FLASH)于2006年誕生于德國同步加速器實驗室(DESY),第一臺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LCLS)也于2009年在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調試成功,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利用這兩臺最新的超高亮度相干輻射光源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科學研究成果。此外,還有數臺X射線FEL正在亞洲、歐洲和美國等地建設和預研中。日本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SACLA于2011年6月受激出光,創造了波長短于1nm的新紀錄。意大利的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FERMI也于2010年12月出光,并已開始了用戶實驗。中國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的項目建議書已于2011年2月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批復,預計將在2015年提供高品質的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與同一園區內的上海光源優勢互補,構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光子科學研究平臺。楊振寧8次呼吁中國盡快開展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研究
2009年,我國世界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上海光源(SSRF)的竣工驗收,我國也已經積極進行更先進光源的前瞻部署。
出于對中國發展XFEL的極大關注,楊振寧先生早前參加“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XFEL)的最新進展”報告時指出,XFEL將在21世紀前期取得重大突破性發展,此項技術目前還在發展的初始階段,正是中國參與的上好機會。他相信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相信黨和政府的杰出組織能力,只要給予足夠重視,定能在該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楊振寧先生從1997年5月開始還先后8次給我國有關部門和有關領導寫信,呼吁中國盡快開展XFEL的預研究。為此,國家科學技術中長期發展計劃相關研究報告已明確建議“立即制訂并分階段實施從深紫外起步以X射線為最終目標的自由電子激光系統總體發展計劃”。
據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介紹,中國科學院正在進行“第四代光源”---自由電子激光光源的預研,并已經做出了“很好的結果”。早在1994年,高能所曾研制成功中紅外波段的北京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在亞洲第一個實現了飽和出光。自2000年起,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先后支持下,上海應用物理所、高能所和中國科技大學以及北京大學已聯合開展深紫外自由電子激光的前期和預制研究工作。但這些部署對于發展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過于薄弱,我國要跨越發展到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仍存在很多的技術空白和技術難點。
江綿恒還表示,自由電子激光光源已在國際上加速發展起來,美國SLAC的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已經出光,德國、日本、韓國等也均已起步,并已被提到戰略高度予以部署和實施,我國也應該加快發展自由電子激光光源。希望在預研后,再向國家申請建設硬X射線的用戶裝置,就可以將我國與先進國家在光子科學領域的發展差距縮短到10—15年。
此前,中國科學院已經向國家建議,在上海光源的北面,建設一臺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開展短波長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的預先研究。據悉,今年總長為300米的第四代光源裝置“上海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有望在上海張江科技園區內動工,標志著我國大型先進光源的發展進入全新的階段。
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
去年7月,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XFEL)建設工程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全長近5.8公里的網絡隧道建設工作順利完成。歐洲XFEL公司為此舉行了慶祝儀式,來自項目國際合作伙伴、德國聯邦政府和學術界代表共400多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XFEL項目隧道網絡建設工作于2010年啟動,按計劃共分為11個部分,其中加速器地下隧道部分長約2.1公里,外部隧道長約3.4公里。在此之后,項目隧道施工將進入基礎設備和安全裝置安裝階段,具體包括超導電子直線加速器、光子隧道、波蕩線和實驗大廳等。2015年底,歐洲XFEL將正式投入運行。
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XFEL)建成運行后可產生近似激光但波長不到十分之一納米的X射線閃光,其亮度比現有第三代光源高9個數量級,將有力促進在原子尺度開展有機/無機材料內部分析、化學反應過程拍攝、納米三維圖像制作、星球內部過程研究等領域研究工作。 深入內部揭秘美國JLab的自由電子激光器
美國托馬斯杰斐遜國家加速器裝置TJNAF(Thomas Jefferson National Accelerator Facility),俗稱杰斐遜實驗室(Jefferson Lab)或JLab。JLab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Newport News),是美國能源部科學局下屬的國家實驗室。
JLab自由電子激光器位置示意圖
JLab的自由電子激光器是一個亞皮秒光源,覆蓋范圍從250納米的紫外至14微米中紅外可調諧,脈沖能量達300 mJ,重復頻率達75 MHz。并非所有的參數都可同時滿足,但10 kW的平均功率已在紅外被證明。
JLab自由電子激光實驗樓 上層是實驗室,自由電子激光器在下層
JLab的自由電子激光器基于一種稱為能量回收型的直線加速器。電子從左下方的源釋放,并且在超導直線加速器中加速。從這個直線加速器出現后,電子通過一個在其中心有扭擺磁鐵的激光腔。這個扭擺磁鐵引起電子振蕩,發出光,該光在腔內被捕獲,用來誘導電子放射出更多的光。退出光學腔后,電子然后沿著頂部回路回到直線加速器。在這里,它們將自己的大部分能量給到新一批的電子,使該過程高度有效。該激光器始于1 kW的自由電子激光器演示計劃,1999年8月完成調試,2001年停止使用。1999年10月,2000年2月、7月和10月,2001年2月、6月、8月和10月,作為用戶裝置運行,為大約30個組提供用戶束流約3000小時。#p#分頁標題#e#
在準備將升級到10 kW的功率水平前,該激光器達到了兩倍于設計水平的2.1 kW的功率輸出。2004年7月21日,在6微米的波長取得了10 kW的連續光。2006年10月30日在1.6微米取得14.2 kW的連續光。因為在紅外線波段得到如此高的輸出功率,波長越短就越困難。因此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功,取決于極具創新的設計,克服了在達到如此高的功率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由于最初證明原理的光源能力超過既定的傳統光源的能力,所以最初的實驗產生了100篇論文,登載在重要期刊上。
計劃將自由電子激光在紫外線擴展為250納米。電子的短脈沖還產生幾百瓦的寬帶太赫茲光,這種光在一個特殊的用戶實驗室提供。
JLab自由電子激光器覆蓋了從紫外線250納米至中紅外14微米范圍,脈沖能量高達300微焦耳,重復率高達75兆赫。并非所有的參數都可以同時滿足,但在平均超過10千瓦的功率已在紅外得到證明。
自由電子激光器的改進能夠使其在更廣的波長范圍內運行,即從紫外0.25微米到15 微米,平均功率高到10000瓦,可調性更快。
增加兩個超導直線加速器部件,改進后的裝置能量從 40 MeV 提高到160 MeV,束流的平均電流從 5 mA提高到 10 mA,通過采用光學速調管,使引出效率提高2倍。紫外線區,將采用單獨的光學腔體和扭擺磁鐵。
2010年8月19日,紫外自由電子激光器獲得第一個700納米的激光波長,并迅速達到了100 W的功率水平。隨后,在2010年8月31日,激光波長達到400納米,當天晚些時候降到363納米。
2010年12月9日,紫外自由電子激光器首次成功產生10 eV的光子。運行在基波370納米的紫外演示自由電子激光器上的孔耦合輸出鏡將真空紫外諧波光傳送到校準的真空紫外二極管。對每10eV微脈沖中5納米焦耳完全相干光(39光子)進行測量,約占基波能源的0.1%,符合預期。至12月底,波長達到124納米。
這項研究奇跡將為許多以前無法進行的研究打開一扇大門。例如,可以用來測定物質的年齡,這些物質存在的時間可能超出了碳元素年代測定法可以測定的年代。放射性碳測定法使科學家能估算很多年齡超過6.2萬歲的物質的年代。放射性氪測定法使科學家能測定10萬到100萬年前的物質,而從自由電子激光器發出的這種10 eV的光可以產生亞穩定的氪原子。另外,這種方法有助于研究海洋環流模式,并且繪制出地下水的運動情況,同時測算極地冰的年代。
2011年2月28日,自由電子激光器的紫外光從樓上被引到實驗室的光傳輸系統,首次進入用戶實驗室4。從2011年3月1日起,把真空紫外光送到用戶實驗室1用于表征和以備未來之用。
一項極富挑戰的方案已經到位,即將自由電子激光的脈沖縮短到阿秒范圍,以滿足波長可完全調的器件中的時間前沿和高磁場。升級后的自由電子激光也將包括kW規模的紫外線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