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上午,南京軍區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王秋萍主任和許風雷主任醫師一道,為一位舌根癌的患者進行了國內首例機器人激光腫瘤切除手術,“達芬奇”機器 人和激光的完美結合,再次綻放出它的無以倫比的魅力和光芒!據悉,該類手術目前全世界僅兩所醫院成功實施過,這一手術的成功,標志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技術已步入世界頂尖行列,開創了中國機器人激光微創耳鼻咽喉外科手術的新紀元。
手術現場,記者觀看了手術全過程:
患者是一位80歲的男性舌根癌患者,5個月前發生吞咽困難,經檢查確診為舌根癌。全身麻醉后,手術專家使用喉鏡打開患者咽腔,王秋萍主任坐在控制臺前控制機器人系統,在助手的幫助下將機器人的2個機械臂及攝像系統置入口腔;許風雷主任醫師則控制著“最靈巧的手腕”——用手(通過操作兩個控制器)和腳(通過腳踏板)遙控機械臂執行手術操作。隨后,“達芬奇”機器人的“手臂”攜帶激光光導纖維,在患者狹小的咽腔內,輕松靈活并精確地依次完成了一系列復雜的動作:準確定位腫瘤、分離周邊組織、激光切割病灶止血……順利地完成了國內首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下咽部腫瘤激光切除術。
手術結束后,許風雷主任醫師感慨地說,機器人激光手術,是將機器人技術和激光技術完美結合的手術方式。“達芬奇”機器人的手臂超乎想象的靈活、精確和穩定,使得整個手術過程輕松而精確。三維立體畫面的高清晰度和>10-15倍的放大,使得組織以及每根血管神經都清晰的展現在眼前,給視覺的沖擊令人震撼;機器人手臂將激光光導纖維導入手術部位,能進行360度全方位的精細切割,周圍組織創傷能達到微米極精度,出血量極低,從而達到準確的切除腫瘤又完整的保留功能的目的。
對于機器人激光手術的前景,王秋萍介紹,機器人激光手術在整合了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技術條件,在功能性微創性手術方面創造了新的高度,能在狹窄的空間完成多種復雜動作,是人類所無法企及的。因此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特別是下咽及喉部的手術具有無以倫比的優勢,有著廣泛應用的前景。
手術結束后,王秋萍還向記者透露,“這名80歲的老患者,用傳統方法實施手術,必須經過兩周以上才能進食;而使用激光手術機器人手術,第二天就能吃東西,三天內即可出院,而且創傷、出血以及術后疼痛感都被大大降低。”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