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志磊:3D打印可孕育第三次工業革命

    激光制造商情 來源:浙商網2013-09-27 我要評論(0 )   

    3D打印是今年來的熱門話題,外媒體把3D打印成為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推動力,“它是從虛擬到現實的理想捷徑,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環節之一,將對人類未來生活的...

      3D打印是今年來的熱門話題,外媒體把3D打印成為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推動力,“它是從虛擬到現實的理想捷徑,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環節之一,將對人類未來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本周,記者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志磊,讓解析3D打印技術的長處和短板。

     

      3D打印技術應用領域廣泛

      問:3D打印近幾年很火,我們曾聽說3D打印出真槍,甚至人的耳朵。這是個新興產業嗎?

      徐院士:不完全是,這類技術最開始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但那個時候它不叫3D打印,我們在中國叫快速成型。它的核心就是將所需成型工件的復雜3D形體,通過切片處理轉化為簡單的2D截面的組合。因此不必采用傳統的加工機床和工模具,依據工件的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模型,在計算機控制的快速成型機上,沿著高度方向逐層沉積材料,成型工件的一系列2D截面薄片層,并使片層與片層之間相互粘接,最終堆積成三維工件。

      3D打印為什么這么火,我覺得還是取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快速發展。20年前,我們所處的還不是網絡時代,還不能發展得這么快。而現在,3D打印幾乎能做到“想打就打”了,只要電腦軟件能支持就可以。

      問:這個技術能運用在哪些領域上?

      徐院士:小到細胞、牙齒、骨骼甚至我們自身,大到房屋、汽車、飛機等,都能夠打印成型。

      我認為航空與軍工業,是3D打印比較容易發展的方向。對于國防工業的器件,用3D打印技術來做,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應用領域。因為國防工業用的材料或者零部件,它的數量不是特別大,所以零件適合用3D打印來做,如果用傳統的技術來做,可能它的生產條件、設備、代價就會比較高。比如波音公司,或者像美國的F35、F22,例如德國的奔馳、寶馬等一些車部零件,就已經開始用3D打印來制造了。

      在產品的原型或模型制作上,3D打印也已經得到了運用。另外,一些非金屬工程零件的制作,3D打印也能駕馭,而且一些很復雜的、傳統工藝制作起來很費勁的、很精密的結構,它更是能夠勝任。

     

      能推動制造業的進步

      問:3D打印這一技術比起傳統制造業而言,優勢在哪里?

      徐院士:減材制造是機械制造業最常用的成型方法,但它采用的毛坯通常需鑄造或鍛造而成,并且還需要模具,加工周期較長,材料利用率較低,成本較高。此外,還受刀具或模具的限制,有時甚至無法成形一些內外形狀很復雜的工件。另外,在鑄造過程中,往往要將所需要的形狀,從一整塊原材料中制造出來,這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浪費。

      但3D打印技術對傳統制造業的工藝改進和新材料的應用,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和作用。與傳統制造業先制作模具,然后才能把設計原型制作出來的生產方式不同,3D打印技術無需制作模具,也不需要任何機械加工,只需要通過電腦輔助技術得到3D數據,并傳送到3D打印機上,即可制作。這種數字化制造模式,不但降低了因模具生產和改進所投入的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避免了模具在生產完成后便無價值的資源浪費。

      問:除了成本之外,它還有其他的優勢嗎?或者說它在其他領域會有什么應用?

      徐院士:生物3D打印在醫學領域,應用前景還是挺大的。因為它具有快速性、準確性以及擅長制作復雜形狀實體等特性。特別是個體之間的身體構造、病理狀況,都存在特殊性和差異化,而3D打印能很好地滿足這一點。比如動手術之前,醫生就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出相應的器官進行演練,從而更好地完成手術。

      它的優勢在建筑設計業也有所體現。通常建筑的設計需要經過多次改動。但是制作模型往往并不是件簡單的事,特別是在一遍遍的改動下。而3D打印就能簡化設計師們的工作量,只要把圖紙通過軟件輸入3D打印機內,幾個小時就能打印出來。一些比較前衛的、復雜的建筑,人工制作模型比較困難的,3D打印技術就能夠提供這樣的幫助。

      問:3D打印技術對于推動工業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的進步,是否具有特別意義?

      徐院士:確實是。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在3D打印技術得到廣泛運用的情況下,現代制造業也許不再運用工廠。這種將人力、資金、設備等生產要素大規模集中化的生產方式,轉變為一種以3D打印機為基礎的,更加靈活、所需要投入更少的生產方式,這種趨勢被稱之為社會化制造。當這種方式得到廣泛運用,那么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家工廠。

      而且我認為,3D打印將極有可能孕育第三次工業革命。我打個比方,我們的生產線可以做到,送一頭牛進去然后出來牛肉罐頭,同樣也能把牛肉罐頭放進去,然后生產出一頭牛。后者就是3D打印能做到的。

      3D打印將顯著提高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控制能力,幾乎是一種最理想的工具手段,也許未來將會以我們難以預料的方式,永久改變人類的文明進程。

     

      精度和效率成最主要挑戰

      問:3D打印技術很強大,但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和挑戰。要想進行大規模的應用,短期內是否還比較難?

      徐院士:你說得對。主要是精度和效率,我們做出來的不少成品精度在0.1毫米左右,表面光滑度也不高,真正要作為機械工程的零部件來說,它的精度還很不夠。所以,我們希望能夠爭取把金屬材料的精度,做到10微米(1微米=0.001毫米)、20個微米,40個微米。如果我們能達到這個水平,那就有可能直接用3D打印做零件,而不是翻模具重新來做。

      另外,要把精度分辨得極高以后,它必然帶來的問題就是效率會比較低。所以怎樣又快又好地打印出成品,還需要我們改進和研究。除此之外,并不是傳統的材料,3D打印都可以拿過來用,現在用得最多的是塑料,金屬和陶瓷等還在進一步的探索中。因此有必要開發更好的材料,這樣應用范圍就會大很多。不過真正高精度、高強度的材料,做起來難度也大。因為一次3D打印做出來以后,還有長期應用、耐疲勞等問題。另外,生產出來的材料,有的要求要大,有的要求要薄,這些要求以及工藝穩定性都亟待解決。所以想要真正做到零部件生產,難度非常大。

      因此3D打印離大規模應用還有一定距離,短期內還不能夠實現,至少我們目前水平還沒有達到。除了產業聯盟,我們的大學、研究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光源、材料、制造零部件的3D打印設備,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

      問:3D打印技術現在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狀態?我國又有什么樣的計劃呢?

      徐院士:今年早些時候,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就表示過,中國有潛力成為世界最大的3D打印市場。未來三年內中國將正式啟動至少10個3D打印創新中心,發展500家傳統企業進入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3D打印市場的產值,則可能會從1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00億元。

      不過,事實上3D打印的顛覆之路還很長。總體而言,它目前仍處在起步階段,距離大規模應用還有一段時間。傳統制造業所擅長的批量化、規模化生產以及精益化生產,恰恰是3D打印的短板。而公眾對于3D打印技術的認識也不夠全面,它并非無所不能,其技術核心在于,它可以解決高難度、復雜、個性化的設計需要,只有當傳統生產方式無法應用的時候,它的魅力才能顯示出來。

      目前,它的最大優勢在于產品高端開發和滿足個性化需求方面,雖然它的普及領域越來越廣,但更多的是用在高端研發,無法形成產業化。例如,網上售賣的一款3D打印機,打印一只普通手機殼大概需要兩小時,但打印的材料卻只能用價格不菲的ABS塑料。這樣一來,所花費的成本和時間,就會大大超過在超市購買一個手機殼的開銷,這也因此會限制3D打印技術,在低端民用市場的普及應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