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顯示技術有望在大屏幕高端電視市場逐步取代液晶電視,成為電視機歷史上又一次劃時代主流顯示技術。有專家預測,未來5至10年,激光電視將進入普通家庭,創造數百億的年產值。
激光電視將迎來快速發展
超大的屏幕、顏色絢麗的畫面、隨著電影情節晃動的座椅,仿佛置身于現代化的影院。在第22屆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設備展覽會上,由深圳光峰光電公司旗下子公司環球華影(北京)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100英寸超薄“炫幕FABULUS”激光電視吸引參觀者爭相駐足觀看體驗。
“炫幕FABULUS”激光電視功耗只有200w左右,節能優勢明顯,且光源采用反射方式,觀看時和眼睛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外界環境的方式基本一致,另外,該產品在使用壽命和價格上,相較LCD/LED產品也具備明顯優勢。未來“炫幕FABULUS”的色彩標準將會達到好萊塢電影DCI的標準,全面實現用戶享受“家庭影院”的需求。
激光顯示技術是半導體顯示的一種,激光電視制造工藝簡單,色域覆蓋率理論上可以高達人眼色域范圍的90%以上,比目前LED電視最高62%色域覆蓋率又提高了一個檔次。電視畫面看起來更真實、更有層次感,清晰度也更高,壽命更長,比傳統光源節能50%。鮮艷的圖像可以投射到各種材料表面,甚至是彎曲表面,且不受視角的影響。
深圳光峰光電CEO兼環球華影董事長李屹對本報記者做了上述介紹后說:“激光電視未來5年發展將迎來快速發展。打造基于ALPD(先進激光熒光粉顯示技術)激光顯示技術的客廳影院,將成為光峰光電集團的發展戰略目標。光峰光電集團會采取開放合作的方式,與業界伙伴展開在各個層面上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
作為中央“千人計劃”引進的高端人才,李屹在激光顯示技術領域浸潤多年,2010年將其核心研發團隊從美國硅谷轉移到國內。據李屹介紹,憑借創新性的“激光熒光粉”技術的核心知識產權,深圳光峰光電公司在全球首家攻克了激光顯示“高成本、低可靠性,低效率”的技術障礙,率先解決了激光顯示技術商業化難題并通過國際巨頭們的戰略合作,成功推出100英寸“炫幕”激光電視和客廳影院系統。該產品在2013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斬獲了含金量很高的“未來產品獎”等世界重量級獎項。
在以激光為代表的下一代顯示技術競技場上,國外企業也在發力。2006年,三菱推出了40英寸激光電視機;2007年1月,索尼55英寸激光電視機在美國消費電子產品展亮相; 2013年1月,LG在美國消費電子產品展展出了一款100英寸的激光電視,目前這款產品已在歐美市場銷售。
電視顯示技術更新換代加速
從最初的CRT電視,到如今占據市場主要份額的LCD、LED、PDP為代表的平板電視,以及三星、長虹、TCL等企業積極布局的OLED第三代顯示技術,電視顯示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越來越快,正如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所言:“電視顯示技術已經進入半導體顯示時代,顯示行業面臨第二次變革。”
“現在液晶面板生產線已經升級到8.5代線、10代線,這些高世代生產線的生產車間都要求絕對的無污染,甚至做過10倍凈化處理。液晶電視面板生產工藝的復雜與技術的進步讓一切生產簡單化變得相悖,從這一點說,這個技術早晚會被生產工藝簡單的激光電視取代。”李屹說。
我國激光電視總體水平與國際同步,在某些關鍵技術(如色域覆蓋率等)還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我國對激光顯示技術的關注早已開始,上世紀80年代末,激光全色顯示技術就已進入國家863計劃。2005年,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完成了“激光彩色投影電視”演示樣機研制,標志著我國已進入國際激光電視先進行列。2012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將加快推進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三維立體(3D)、激光顯示等新一代顯示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隨后,科技部編制并印發了《新型顯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重新定義激光顯示產業的戰略地位,在“十二五”期間將大力發展激光顯示和3D顯示為代表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激光電視與LED電視相比,有著技術、成本、領先性等方面的諸多優勢,我國在激光電視的技術上也掌握著主動地位,但激光電視遲遲不能進入大眾市場,目前僅適用于體育場館、大型會議室、賓館設施、市政建設和有特殊需求的高端用戶家庭。李屹認為,產業內相關企業尚未對激光電視在新一輪戰略技術儲備上有清晰定位,難以拋棄LED、OLED等現有的產業規模,造成了技術上領先、產業上滯后的尷尬。一旦激光電視形成產業化的規模優勢,激光半導體成本高等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李屹表示,發展好激光電視不僅有利于電視行業,還會產生相應的產品輻射作用,包括進入百姓家里的照明、攝影等產品。
電視行業風云再起,不僅IT、互聯網企業對傳統家電企業形成沖擊,電視產品新形態、合作新模式層出不窮,新技術也讓產業走向添了更多可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