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自己的房,用自己發的電,用不完的還可以賣給國家電網,我選擇的方式是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鄭州市上街區口頭村村民張海潤站在自家的屋頂上,看著一塊塊藍色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自豪地說。
今年8月,張海潤在自家房頂安裝的光伏發電設備通過了鄭州供電公司的檢測,順利并入電網,成為鄭州首個并網的個人光伏發電系統。
說起自建“電廠”的原因,張海潤說:“之前給父母買了個空調他們舍不得用,嫌電費太貴,我在外面打工的時候見過很多地方都有個人自建的光伏發電站,很感興趣,所以就自己建了一個。”
張海潤的“電廠”主要設備是一套16片太陽能電池板和一臺并網逆變器,占地約30平方米,裝機容量為4000瓦,設備壽命是25年,投資3萬余元。按照設備設計和鄭州地區的光照時間,全年可以發電6000度左右,除了自家消耗的1000多度電,剩余的5000度電都可以賣給國家電網。
2012年10月,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單位和個人不但能用分布式電源給自家供電,還可將用不完的電賣給電網。為此鄭州市供電公司開辟了一系列“綠色通道”,免費提供系統方案制定、并網檢測調試等服務,并按河南省發改委確定的每度0.4392元的價格收購,每半年“結算”一次。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