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于歐債危機和互聯網消費分流帶來的沖擊,今年以來,歐洲汽車市場銷售遠遠落后于同為發達國家的美國市場,在這一窘境下,歐洲主要汽車制造廠商不得不加大技術投入,希望以此為突破口實現轉型
盡管歐洲債務危機形勢有所緩和,但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消費緊縮效應在汽車市場上并沒有任何緩解跡象。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8月,歐洲市場汽車銷量降幅為5.2%,總銷量僅為784萬輛。這是自1990年有記錄以來最低的前8個月銷售數字。其中,德國下降了5.5%,法國下降了10.5%,西班牙更下降了18.3%,意大利是6.6%。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意大利汽車工廠開工率不足40%,由于公攤成本不變,總產量下降導致意大利廠商成本快速上升,擴大了企業的虧損幅度。
與此相應的是,人口結構比較年輕的美國呈現出另一種跡象。由于美聯儲繼續保持零利率和量化寬松政策,壓低了美國國內的短期消費借貸利息,以推動美國經濟回暖,協助住房購車等信貸擴張,使美國汽車銷售已經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有些美國制造商的開工率已經達到滿負荷狀態。因此,今年以來,只有在美國市場和中國市場銷量良好的歐洲汽車制造企業才獲得了正增長,那些以歐洲為主要市場的歐洲汽車廠家都面臨窘境。
歐洲汽車制造廠商面臨的另一主要問題是,歐洲年輕人對于購買汽車的愿望遠遠比不上他們對電子產品的熱愛。當前,歐洲購車人的平均年齡是52歲,因此,歐洲汽車廠商急于吸引年輕人購車。但是,谷歌和其他社交媒體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的注意力,互聯網消費分流了年輕人有限的資金,在歐元區處于信貸緊縮的背景下,年輕人不愿更多地把錢用于購買車輛。因此,歐洲汽車制造廠商要想贏得年輕人的青睞,必須提高技術水平。
吉利控股集團歐洲研發中心CEO方浩瀚對本報記者說,現在,歐洲各主要汽車廠商為了走出泥潭,唯一的出路就在于通過創新技術讓產品占領市場,但這需要巨額資金的投入。方浩瀚說,各廠商都在傾盡全力投入研發,競爭極其激烈。在這一背景下,吉利集團借勢在歐洲設置了研發中心,于9月中開始運營。該中心由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聯合建立,將依托瑞典哥德堡的優勢研發資源,開發全新的中級車模塊化架構和相關部件,從而為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下一代領先中級車型奠定扎實的技術基礎。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對記者表示,歐洲研發中心可以讓吉利大幅度提升未來產品的品質和性能,沃爾沃則可以借助吉利的資本投入,推進前沿技術研究。
吉利集團首席顧問卡爾-彼得·佛斯特對記者說,歐洲各個汽車廠商都在加大技術投入。迄今為止,寶馬汽車計劃投入40億美元開發電池驅動的i3技術,奔馳、大眾和吉利控股的沃爾沃汽車都分別投入巨資展開新技術研發。由于各廠家的技術標準不同,因此,現在的汽車行業正呈現出一個世紀前那種各種技術群雄并立的局面。
卡爾-彼得對記者說,今后10年間,雖然汽車外形不變,但是外殼下的機器和技術將與今天迥然不同。無論將來哪種技術標準獲勝,都將具有如下特點。首先,必須具有很高的燃料有效性,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其次,必須采用新能源,這種能源可以是電池,可以是改進的柴油或頁巖氣,也可以是其他物質,但一定是新能源。最后,新型汽車要具有一定的智能,雖然不會完全達到無人駕駛的程度,但是車載電腦可以自行實現本車和其他車之間的交流,可以感知交通流量的稠密程度,可以主動地防范安全事故。這3個新型汽車的特征是今后汽車新技術的發展方向,也是新型汽車必備的技術性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