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依托于原有激光應用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市場經驗,光韻達(18.550, -2.06, -10.00%)甫一進入3D打印領域,便通過一連串運作向外界展現了其大力發展3D打印產業的堅定決心。繼上月中旬與德國EOS中國代理商團隊組建合資公司后,公司日前又與3D打印軟件巨頭Materialise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進而在三維打印賽車項目上“一試身手”。
攜手Materialise“造車”
昨日,光韻達在上海舉辦“三維打印技術在上海先進制造業中的應用研討會”。上證報記者在現場注意到,除光韻達眾多企業客戶外,3D打印行業兩大巨頭——比利時Materialise、德國EOS的相關核心高管也出現在會場,似乎預示著將有“大事”發生。
果不其然。就在研討會結束后,光韻達隨即宣布了一項“重磅新聞”:公司與Materialise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在“三維打印賽車項目”上進行開發合作。
Materialise在3D打印領域可謂大名鼎鼎,現已發展成為全球RP/RT/RM(RP:快速成型;RT:快速模具;RM:快速制造)解決方案的最大供應商,是這一領域的領軍企業,其合作伙伴包括全球知名汽車公司、航空制造公司以及電子消費品公司。
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各派出不少于3人的項目小組,共同組建一個正式的項目團隊,并由該團隊負責制定項目計劃、實施項目并對項目執行過程進行管理。而在具體分工上,光韻達負責提供賽車車身、內外飾及零部件的三維打印解決方案,并將完成賽車最終的組裝、調試以及測試等工作,具體項目工作則由其子公司上海光韻達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光韻達三維”)執行;Materialise則負責提供賽車車身、內外飾及零部件的工程設計解決方案,并向光韻達提供賽車動力系統、懸掛系統的工程與采購建議。
“借助3D打印技術,我們是制造真實的賽車,不是模型。”光韻達三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項目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一輛可駕駛的電動或太陽能賽車的制作,并使用該賽車參加一次正式的同級別競技比賽。“通過本次合作,我們想讓外界感受3D打印技術的真正魅力所在,并借此展現雙方的各自技術優勢和實力。”
三大優勢助廣攬客戶
經過一系列運作,光韻達如今已與德國EOS、比利時Materialise兩家3D打印巨頭結為合作伙伴,且合作方定位各有不同:EOS主攻3D打印硬件設備和材料,Materialise則精通軟件開發,光韻達與上述兩位“前輩”的深度合作無疑將助其快速打通、完善整個產業布局。光韻達三維總經理張國良強調,公司在技術、資源和成本等方面已具備了三大競爭優勢。
據張國良介紹,國內某客戶此前有意訂購3D打印產品,一家3D打印同行給出了19萬元的報價,但公司通過全面分析僅給出了9萬元的報價,其“底氣”正是依托于上述三大優勢。“德國EOS前期曾給公司介紹了多個知名企業的3D打印訂單,原因即在于對公司團隊及技術實力的信任。”
據了解,在王博文團隊及其現有業務、客戶全部轉移至光韻達三維后,后者目前客戶群已包括麥格納、博澤、偉世通等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巨頭以及博世、3M、ABB、西門子等國際知名企業。在潛在客戶挖掘方面,公司目前正與德國寶馬、上汽集團(14.06, -0.07, -0.50%)、航天八院就相關合作事宜進行溝通。
在光韻達三維看來,目前國內基于SLS技術的3D打印市場保守規模約20億元。依據未來經營規劃,光韻達三維將在現有4套設備的基礎上,2014年至2016年使設備數量進一步增至10套、16套、20套,從而在2016年使3D打印產品最大產能規模達到3億元左右。而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工業3D打印應用領域,相關產品毛利率一般在50%以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