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圖文:漢產激光器突破光谷軟肋

    星之球科技 來源:未知2013-11-04 我要評論(0 )   

    湖北日報訊 圖為:3D技術打印產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中國已躋身全球最大激光加工與應用市場,我們有2200家規模以上激光加工企業,100多萬名從業人員,但激光設備的心臟...

         “中國已躋身全球最大激光加工與應用市場,我們有2200家規模以上激光加工企業,100多萬名從業人員,但激光設備的心臟——激光器,卻絕大多數依賴進口!”昨日,光博會國家激光加工產業技術創新論壇上,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委會主任王又良痛心疾首。

      激光器是產生激光束的核心裝置,相當于汽車發動機。每生產一臺激光機,激光器成本約占一半。光谷激光“三巨頭”之一的楚天激光算了筆賬:以一臺200瓦的精密光纖激光切割機為例,售價幾十萬元,而購買激光器的開銷占去六成,且設備功率越大,激光器就越貴。

     

    湖北日報訊 圖為:3D技術打印產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據透露,在光谷許多激光加工企業,工業激光設備的利潤率不足15%,醫療激光設備利潤略高,約20%左右。“利潤大頭基本被美、英、德等發達國家把持,國內激光企業只能賺點制造費。”王又良說。

      多家企業表示,因激光器、尤其是光纖激光器技術含量極高,下游整機設備商很難自主研發,往往受制于進口。在以“光”聞名的光谷,激光器成為許多激光加工企業的“阿喀琉斯之踵”。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之江、俄羅斯激光協會主席伊萬、日本三菱電機公司激光部總工程師金岡等多位激光界權威在會上建言,盡管中國激光器研發水平與發達國家有差距,但產業要轉型,就一定要往高端研發方向走。

      今年4月,由美國歸來的激光專家閆大鵬團隊,在光谷研發出我國首臺萬瓦光纖激光器,中國因此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王又良說,國內激光器價格將因此而大幅降低。光谷激光產業的轉型發展,將影響中國激光的未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