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面板產業升級破解平板顯示產業的產能過剩

    星之球激光 來源:FPDISPLAY2013-11-11 我要評論(0 )   

    在平板顯示行業產能過剩幾乎是籠罩在中國面板企業頭上的咒語。日前,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新一條8.5代線上馬后,質疑聲再起。分析認為,市場空間并不像想象的那樣糟糕,...

           在平板顯示行業產能過剩幾乎是籠罩在中國面板企業頭上的咒語。日前,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新一條8.5代線上馬后,質疑聲再起。分析認為,市場空間并不像想象的那樣糟糕,產業升級將成為化解過剩的不二法寶。

     

    高世代線再擴容

    周末,擁有一條8.5代生產線的華星光電再度出手,在深圳投資244億元上馬一條新的8.5代線面板生產線。華星光電將以自有資金投入、股權融資、銀行貸款等多種方式籌集建設資產。該項目加工的玻璃(1310, 2.00, 0.15%)基板尺寸為2500mm×2200mm,設計產能為10萬片/月,其中非晶硅半導體玻璃基板投入量為7萬片/月;氧化物半導體玻璃基板投入量為3萬片/月(部分用于生產OLED電視面板),產能將根據市場狀況和產業化進程進行調整。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TCL增加一條面板生產線實際上是為了將切割尺寸調配開,一條線肯定聚焦的尺寸過于集中。目前大尺寸面板比較盛行,未來缺口會越來越大,TCL自然要做調配。

     

    產業升級化解過剩

    無獨有偶,也是在上周,三星集團低調舉行了蘇州8.5代線面板的竣工儀式。三星此條8.5代線項目一波三折,盡管2010年在發改委的高世代線5選2遴選中有幸出線,不過三星因為擔心整個市場產能過剩,項目進展一拖再拖。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項目量產仍然未有時間表,之后中國三星公關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這樣的說法有誤,事實上隨著項目竣工已經正式投產。

    這一切信息被外界解讀為三星對市場空間仍存憂慮。對于TCL新的生產線是否會加劇產能過剩的局面, TCL集團公關部諱莫如深,不愿對此做任何評價。有業內人士引出了一個邏輯,面板產量增加,彩電市場縮小,產能過剩是肯定的。

    不過奧維咨詢副總裁文建平指出,產能過剩其實是被夸大了,市場競爭加劇是肯定的,但是對于國內企業的影響不大,因為目前國內市場每年需要1億片大尺寸液晶面板,而目前華星光電和京東方的產能遠遠不足。但他認為,臺灣企業的市場將面臨被分流,作為未來面板采購大戶的國內整機企業實現本地采購后,將感覺到競爭壓力的首先是臺灣的兩大面板制造商友達和奇美。

    其實,從下游需求來看,整機的改善性需求正在被激發。目前市場上4K、3D、OLED等新產品的體驗拉動了市場需求。奧維咨詢平板顯示事業部總經理劉闖認為,目前創維、長虹等終端企業都不約而同布局高端化。整機面板企業也勢必進行轉型。盡管增量市場越來越小,但存量市場的改善需求高端化會提升市場空間,產能過剩也將被化解。

     

    中國企業的轉型模板

    一直以來,彩電業務是各大家電企業的長子產業,兩年前,這也曾經是TCL最主要的盈利板塊。然而這樣的局面在今年二季度開始逆轉。隨著華星光電面板開始量產并逐步建立穩定的出海口,TCL內部各業務座次生變。華星光電成為盈利最強板塊,彩電退居第三位。

    對此,有觀點認為這是在彩電市場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彩電企業自我救贖的一種方式,梁振鵬認為,可以這么說,因為關稅不斷降低,對中國企業來說在未來三五年之內確實是政策利好。去年,中國內地將面板進口關稅從3%提高到5%。消息人士稱,中國內地明年有可能將進一步提高面板進口關稅。

    對于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面板行業,創維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從想表示,企業涉及面板產業,下游生產、采購主動性會增強,創維也在上游做布局,選擇的是參股LG廣州項目的方式。梁振鵬指出,面板產業投資金額過高,不可能所有的企業都大規模投資。方式會呈現多樣性。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