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引領創新:武漢光谷“先行先試”

    星之球科技 來源:荊楚網2013-11-12 我要評論(0 )   

    邁入新世紀,武漢確立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將創新改革寫在發展的大旗上,一次次承擔起國家改革探路重任。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兩型社會試驗、國家創新型...

            邁入新世紀,武漢確立“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將創新改革寫在發展的大旗上,一次次承擔起國家改革探路重任。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兩型社會”試驗、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和國家信息產業基地、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城市、全國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一系列全國改革試點在漢展開,武漢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試驗室”。

      國家視野中的武漢權重亦不斷加碼,武漢在全國的戰略目標實現“三級跳”:從“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到“中部中心城市”,再到“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重振大武漢雄風!”鏗鏘有力的話語,在三鎮上空激蕩回響。改革開放的歷史血脈涌動不已,大武漢勇立潮頭,在沖刺國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中,以前所未有的氣勢正開創一個又一個輝煌。

     

      “光谷”頻吹創新號角

      2001年7月6日,原國家計委正式發文批復,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立首個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

      國家試點的背后,是武漢強烈的改革和發展渴求。2000年5月,在漢26位院士、專家聯名向國務院建議:在武漢建立“中國光谷”。2001年1月16日,注冊國有資產為15億元的武漢高科國有控股集團公司成立,統一經營“武漢·中國光谷”。

      2009年,東湖高新區成為繼北京中關村之后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借鑒美國硅谷機制的武漢“黃金十條”出臺,世界納米專家王肇中、激光器權威閆大鵬……海內外4500多名高層次人才紛至沓來。

      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二,光電器件、激光產品搶占國內市場四成份額,“北斗軍團”在泰國曼谷與全球百家企業爭奪30億元訂單,“中國光谷”光芒四射。

     

      武漢光電子產業現狀及前景

      25年的發展歷程中,光谷始終堅持創新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初步形成了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術服務業競相發展的“131”產業格局。2012年,光電子信息、生物、高科技服務等主導產業增長30%以上。高技術服務業達1002億元,成為高新區第二個千億元產業。光谷生物城躋身全國生物產業基地前三甲。

     

      近日日,東湖高新區正式發布《2012東湖高新區創新發展報告》。報告從創新成果產出、創新平臺搭建、企業創業成長、創新經濟發展、創新環境營造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東湖高新區2012年取得的豐碩成果。

     

      2012年是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第三年,也是示范區各項建設工作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國務院批復同意《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武漢市出臺《促進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若干意見》(外界稱“黃金十條”),示范區經濟規模繼續保持30%的快速增長,企業總收入突破5000億元,在光通信、激光、數控機床等領域誕生了一批國內外領先的創新成果,移動互聯網、3D打印、生物質能等新興產業加速培育,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新型孵化器和加速器、天使投資等蓬勃發展,人才特區、資本特區建設不斷深入,企業“創業-成長-壯大”的內生機制持續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經濟產出能力、示范帶動能力大幅提升,鑄就了示范區創新發展不竭動力。

     

      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光電子產業競爭的主力軍。誕生了中國第一根光纖,中國第一個光傳輸系統;已建成我國最大的光纖光纜研發生產基地、我國最大的光電器件研發生產基地,我國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其中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一(年產光纖7000萬公里;激光企業200多家,市場占有率連續11年超過50%);擁有我國光電子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在光通信、激光、集成電路、光顯示、半導體照明、地球空間信息等領域,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優勢。代表性企業:烽火科技集團:武漢郵科院是中國光通信的發源地,其下屬公司烽火科技是目前全球唯一集光電器件、光纖光纜、光通信系統和網絡于一體的通信高技術企業,主導制定了4項國際通信標準。2012年完成銷售額168億元;

     

      長飛:光纖拉絲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光纖銷售規模全球第一,2012年年產值70億元;

      光迅科技:光電器件市場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七名;

      華工科技:中國最大的激光設備制造商,汽車頂蓋激光焊接工藝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武漢銳科:自主研發和生產的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打破了國外少數公司的產品價格壟斷和技術封鎖。

     

      “兩型試驗”探索發展新路

      2005年春,中央決定:促進中部崛起!武漢要做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

      兩年后的12月,武漢城市圈獲批“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沒有現成的樣板和模式,武漢要探索一條有別于傳統模式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道路。

      “兩型試驗”打開經濟發展新模式的大門。2007年至今,武漢市單位GDP能耗由1.26噸標煤/萬元下降為0.82噸標煤/萬元。

      大東湖生態水網、漢陽六湖連通……江、湖、港、渠“織”起龐大生態水網,藍天、碧水成為武漢新印象。

     

      “金改”瞄準中國金融中心

      剛結束的武漢金博會上,備受關注的《武漢金融改革創新總體方案》公開亮相。

      武漢“金改”提出七大創新任務:一、深化科技金融創新發展;二、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三、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四、完善金融市場體系;五、建設中部金融中心;六、擴大區域金融合作;七、完善風險管控機制。

      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中小企業私募債……眼下,中國證監會所推行的多項改革,幾乎全部在武漢試點。

      武漢“金改”目標宏大:2020年全面建成中部金融中心,2030年努力建成全國性金融中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