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美國家實驗室研究3D打印生產大型航空航天零件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新網2013-11-13 我要評論(0 )   

    據(jù)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位于美國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正將數(shù)以千計的3D打印設備安置在學校中,為未來設計者和工程師提供經驗和技術。同時,橡樹嶺國家...

           據(jù)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位于美國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正將數(shù)以千計的3D打印設備安置在學校中,為未來設計者和工程師提供經驗和技術。同時,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正在增材制造設備供應商如Arcam公司合作,將增材制造技術擴大至新的金屬和更大零件的制造中。

      增材制造已抓住工業(yè)界的想象力,但就在某個零件首次出現(xiàn)在發(fā)動機內部時,增材制造技術的可能性才剛剛得以實現(xiàn)。3D打印使新材料和優(yōu)化設計成為可能,隨著研究人員對這些新材料和設計進行試驗,制造業(yè)變革的潛在規(guī)模正在逐步明朗。

      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創(chuàng)新工廠和EOS是一家在直接金屬激光燒結領域的領先者,其已在空客A320飛機上用增材制造的鈦零件取代鑄鋼的機艙鉸鏈支架,將金屬優(yōu)化放置在承重的地方,削減了75%的原材料消耗量,每個安裝坐墊片節(jié)省了10千克,減少了生產、運行和壽命周期結束中的能源使用和廢氣排放量。

      目前面臨的挑戰(zhàn)是超越當前的材料和設計。為此,位于美國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正將數(shù)以千計的3D打印設備安置在學校中,為未來設計者和工程師提供經驗和技術。該實驗室已幫助當?shù)馗咧虚_展首個機器人競賽——包括建造首個全增材制造的機器人。年初,ORNL已在學校安置了250臺設備,實驗室計劃2014年安置3000臺設備,接下來是4000臺,最終達到28000臺,這樣在首個機器人競賽中的每個高中都有一臺設備。

      尋求超越消費設備,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正在推動增材制造在可打印的材料、部件的復雜性和規(guī)模方面的能力。該實驗室尚未完成或許是目前最復雜的全增材設計:為海軍研究辦公室設計的一款具有兩只手臂、中等浮力的水下機器人。液壓和布線通道、氣缸和活塞凸輪驅動關節(jié)所有這些都集成在打印的金屬手臂內部。沒有外部的管道或電線。拉烏稱,“我們正在推動增材制造和機器人技術的結合。”

      同時,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正在增材制造設備供應商如Arcam公司合作,將增材制造技術擴大至新的金屬和更大零件的制造中,包括鉻鎳鐵合金718的激光燒結,該材料是一種用于渦輪葉片中的耐高溫合金。但一些最令人興奮的工作涉及到增強型塑料的打印。目前的3D打印聚合物零件強度較低,可用于管道但并非承力部件。該實驗室目前已經開發(fā)出一種方式,將增強型碳纖維注入原材料中,打印可承力的零件。

      采用常規(guī)方法切削的碳纖維厚度為5~7微米,難以擠入被送入熔融沉積成形(FDM)設備中的0.25英寸直徑的熱塑性長絲。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已經開發(fā)出一種生產直徑小于500毫微米纖維的方法。

      沉積科學和技術小組領導者Chad Duty稱,這些納米纖維被切削得足夠小,能夠混入FDM原材料中,但卻有足夠高的長度直徑比率,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與6000系列鋁材料優(yōu)勢相當是可能的。

      將增強型纖維注入原材料中是實現(xiàn)航空航天大型零件——60~100英尺零件3D打印的關鍵。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呼吁這種增材制造采用廣泛區(qū)域合作,并已經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一家設備制造商開發(fā)此能力,最初生產低成本磨具,但最終要打印結構,如大型無人機的機翼。

      拉烏稱,采用3D打印的大型零件可能會出現(xiàn)變形,因為有些區(qū)域因冷卻率不同導致厚度不同,這是增材制造面臨的核心技術挑戰(zhàn)。將13%切削的碳纖維添加到熱塑性顆粒原料,其強度可提高2倍,剛性可提高4倍,并能阻止材料冷卻時零件的變形。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下一步工作是,與設備供應商合作建造一個獨立的設備原型,可實現(xiàn)塑料零件打印,把零件加工成最終形狀,并對其碳纖維束架構進行重新包裹,以生產大型結構組件。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先進制造項目主任克雷格·布魯表示,“我們與設備制造商合作,因為OEMs在其整個供應基地中想要這種技術。”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