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煉鋼過程中,轉爐爐襯不斷受到鋼水、爐渣、爐氣的侵蝕作用。為維護爐襯壽命,需對其進行修補,以保證爐襯的均勻性,促進轉爐的作業率及生產效率,并提高鋼廠產量。只有提前確定爐襯薄弱點,才能對爐襯進行維護,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傳統的人工爐體觀察,對爐襯厚度及薄弱處的判斷就不夠精確,甚至會造成誤判。
天津鋼鐵集團的學者將激光爐襯測厚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實現爐襯侵蝕部位及變化程度的定量化,從而實時在線掌握爐體工作襯的變化量,及時發現并修補爐體薄弱部位。試驗結果說明,轉爐大面加料側是轉爐前期最嚴重的侵蝕位置,而中期是在轉爐耳軸方向的剖面,后期存在于整個轉爐爐襯。并把爐襯厚度控制的范圍劃分為3個區域,爐役進入中后期后,爐襯厚度最薄處一直控制在穩定控制區以上,爐齡能夠堅持超過經濟爐齡(2.0萬~2.3萬爐)。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