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至27日,由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與渭南市聯合主辦的“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化推進會”在陜西省渭南市召開,來自中國各地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約350人圍繞3D打印所需材料制備及3D打印產業化兩項重點內容進行探討。
3D打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它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它改變了通過原材料切削、組裝生產的傳統加工模式,可實現多材料復合,對傳統工藝和裝備起到引領提升作用,是20年來世界制造領域一項重大成果,被譽為將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高新技術。近年來,中國在3D打印領域取得了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成果。
推進會上,工信部總經濟師周子學表示,工信部將著力在設計3D打印產業化路線、政策支持、出臺指導目錄、試點城市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提高相關技術水平,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我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陜西省副省長李金柱說,陜西增材制造技術研發工作起步較早,多項重要成果成功應用于多個產業領域,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良好基礎。
記者從渭南市政府了解到,為加快推進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建設,渭南高新區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政策和助推產業化發展的具體措施,與中國明石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合作設立“中國3D打印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投資于裝備生產、軟件開發、材料制備、用戶服務等全產業鏈及應用行業;該市財政設立1億元3D打印產業專項資金,支持3D打印領域高層次人才創業、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引導;組建火炬服務公司,開展3D打印專業人才培訓及科技成果孵化轉化推廣、企業項目合作等綜合服務。
為支持3D打印領域高層次人才創業,渭南高新區還規劃了占地400畝的3D打印產業起步園區,總建筑面積23000平方米的3D打印產業孵化大樓和標準化廠房即將投用。正在與西北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洽談,組建“增材制造協同創新應用技術研究院”,圍繞3D打印技術研發及應用,在設備、軟件、材料、服務等方面進行系統創新,推動3D打印技術成果轉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