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國外大批的高精尖設備引入我國,許多重大工程裝備造價十分昂貴,一旦出現損壞,使生產線中斷。特別是進口設備,缺少備件,臨時引進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時間緊迫,不能保證及時生產,將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開展重大裝備修復,發展快速、高效、精密的修復技術不僅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而且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統計,2010年我國再制造產業產值約為25億元左右,預計2015年將達到500億元左右。
與新產品相比,再制造產品可節省成本50%、節能60%、節材70%、減少排放80%.再制造產業在我國發展已近15年,由最初面臨重重困難、各項工作難以展開,發展到目前獲得國家政府機關、行業領域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與大力支持,迎來廣闊市場前景。我國已進入機械裝備和汽車報廢的高峰期,再制造產業發展面臨難得機遇。據測算,全國役齡10年以上的傳統舊機床超過200萬臺,80%的在役機械超過保證期,廢汽車約500萬輛,若將其中10%進行再制造,產值規模將超過千億元,潛力十分巨大。
獲國務院、發改委以及工信部等政策支持
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我國未來一段時期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2011年,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把再制造產業化作為循環經濟的重點工程之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2011年第一批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工信廳科[2011]75號),批準激光再制造八項標準立項。這八項標準為:《激光修復軋機扁頭套 技術條件》、《激光再制造高爐煤氣余壓透平發電裝置動葉片 技術條件》、《激光再制造高爐煤氣余壓透平發電裝置靜葉片 技術條件》、《激光再制造螺桿壓縮機 技術條件》、《激光再制造煙氣輪機輪盤 技術條件》、《激光再制造煙氣輪機葉片 技術條件》、《激光再制造軸流風機 技術條件》、《在線激光修復軋機牌坊 技術規范》。
上述八項標準突出了激光再制造的技術要求和條件,對于提升再制造質量和技術水平,推動激光再制造技術的推廣應用將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近年來激光再制造技術在冶金軋輥、熱連軋機等關鍵部件和汽輪機等動力設備再制造上得到日益廣泛應用,標準的制訂將大力推進激光再制造產業化步伐。
與此同時,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了近期三年發展目標。明確了今后3年的發展目標,包括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通過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有效拉動消費需求;通過增強工程技術能力,拉動節能環保社會投資增長。
《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提高資源產出率。提升再制造技術裝備水平。提升再制造產業創新能力,推廣納米電刷鍍、激光熔覆成形等產品再制造技術。研發無損拆解、表面預處理、零部件疲勞剩余壽命評估等再制造技術裝備。重點支持建立1015個國家級再制造產業聚集區和一批重大示范項目,大幅度提高基于表面工程技術的裝備應用率。
激光再制造技術是符合國家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綠色制造技術,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之一。隨著基礎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激光再制造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將不斷擴大。我國有幾萬億元的設備資產,每年因磨損和腐蝕而使設備停產、報廢所造成的損失都愈千億元,這為激光再制造技術帶來了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