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激光電視領軍“第四代”?

    星之球科技 來源:賽迪網2013-12-11 我要評論(0 )   

    隨著年終工信部4G牌照的發放,圍繞著2014年各大電信運營商的4G之戰也拉開序幕。無獨有偶,在平板電視領域,市場也將在2014年迎來新紀元。隨著OLED與激光電視的相繼登場...

            隨著年終工信部4G牌照的發放,圍繞著2014年各大電信運營商的4G之戰也拉開序幕。無獨有偶,在平板電視領域,市場也將在2014年迎來“新紀元”。隨著OLED與激光電視的相繼登場,“第四代”作為一個關鍵詞,在即將到來的新一年里將變得炙手可熱。

     

      激光電視領軍“第四代”?

      從業界的角度來看,一般會將眼下正流行的LED電視定義為第三代電視技術:在2000年之前,基本上是CRT一家獨大。當CRT做到34寸后,已經遇到技術瓶頸,難以有所突破。進入本世紀,以LCD和等離子為主的平板一族迅速切入家用電視市場。在最終的搏奕中,LCD由于有上下游制造廠商為后盾,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但由于技術所限,LCD產品在色彩還原度、拖影、對比度等方面常為消費者所詬病。這便有了2007年后LED的異軍突起。

     

      廠家和賣場的營銷宣傳,使得很多人將同為液晶電視陣營的LCD和LED視為截然不同的兩類電視。但實際上,LED只是LCD電視的更新換代,盡管它對色彩飽和度及亮度做了進一步優化, 但整體而言,在顯示上仍有不足。比如在色彩豐富性方面,容易出現偏色或者過于濃烈的弊端。

     

      從去年起,第四代電視的概念興起,其中OLED和激光電視有望成為新生代電視的代表。作為有機發光二極管的OLED,可以將電視機的厚度進一步壓縮至1厘米,在色彩還原度上也比LED有明顯改善。但從一問世,OLED就面臨兩難選擇OLED產業現已分為兩個技術流派:一種是以染料及顏料為材料的小分子器件系統,另一種則是以共軛性高分子為材料的高分子器件系統。對于中下游廠商來說,做何種方向選擇,將決定自己未來的企業生命。在形勢明朗之前,大家更多是采取觀望態度。

     

      這也是為什么當全新的激光電視剛一登場,就立即引發各方關注的重要原因。特別是環球華影首款100英寸激光電視迅速量產推向市場,也讓人們對激光電視領軍“第四代”電視技術先行者的前景,充滿了想像和期待。

     

      百寸巨幕徑入客廳

      事實上,激光電視并非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廠商就已在研制激光電視,但由于其傳統技術方案的高能耗與高成本,始終難以獲得突破。而本次環球華影推出的100吋“炫幕”激光電視選擇一條完全不同的技術路徑,使得該產品剛一上市就不同凡響,并在2013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上榮膺未來產品獎(Product of the futrue),成為國內電視唯一獲此殊榮的產品。

     

      “炫幕”激光電視所呈現的擬生態觀賞的高還原度視效,以及不傷眼、低輻射、低功耗等種種與當下綠色生活要素高度契合的優點,都讓激光電視較上幾代電視產品更勝一籌。 在技術上,激光電視采用冷光源(ALPD激光顯示)+玄武冷屏新路徑,以屏幕周期性電刷新、無頻閃的眼睛天生觀察模式呈現高還原畫質,觀賞起來舒適自然不傷眼。而在應用領域,激光電視從投產伊始,就打出了“百寸巨幕進客廳 打造真正家庭影院”的誘人口號。與同尺寸LED電視需要的五六米以上距離相比,“炫幕”激光電視只要保持3.5米至4米的觀賞距離,就可以愜意體驗,一勞永逸的解決視距、護目,乃至客廳空間有限等困擾巨幕大屏電視進家庭的問題。

     

      當然,相對于早已盡人皆知的液晶電視,激光電視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仍然是一個新生事物,雖然其優勢明顯,但它是否能執“第四代”電視之牛耳,并能以較好的營銷方式快速占領高端消費市場,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