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任何機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從計算機三維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部件,安裝到飛機上還能滿足強度、剛度和使用功能上的任何要求——中航工業一飛院近日在國家某重點型號研制中,將全三維數字化設計技術與最新的3D打印技術相結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協助下,打印出多個滿足各項標準要求的飛機部件,將3D打印技術成功應用于飛機研制。
要實現3D打印技術工程化,首先要能夠在計算機里建立三維立體仿真數據圖形,而一飛院擁有的全三維飛機數字化設計技術,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它不僅是實現3D打印技術工程化的基礎,也是支撐一飛院完成多項軍民機研制任務,不斷為國家提供先進飛機的技術保證。
在飛機數字化設計技術上,一飛院堅持“一個型號上一個臺階”的原則,在型號研制中不斷突破、創新。早在20世紀之初的型號研制中,一飛院就在全國率先進行全機三維數字化設計,開創了飛機數字化設計的先河,實現了我國飛機設計手段的革命。在“小鷹”500飛機研制中,一飛院再上新臺階,實現了VPM產品數據管理。在新支線ARJ21飛機研制中,由于在西安、上海兩地同時研制,一飛院攻克跨地域異地產品數據管理難關,在國內第一個實現了大規模異地并行設計。在空警2000預警機研制中,又實現了全三維并行協同研制,初步形成了具有一飛院特色的飛機數字化研制體系。在某重點型號研制中,一飛院再次實現突破,使數字化設計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正因為有了這些先進的數字化設計技術,才使3D打印技術實現了工程化。
近幾年,在某重點型號研制中,一飛院在原有數字化研制體系的基礎上,又把目光投向了新出現的關聯設計、三維標注、在線設計、虛擬仿真等國際最新數字化設計技術,在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之后,終于掌握了這些國際先進技術并將其應用于飛機研制,大大提高了飛機研制效率。據了解,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使重點型號的設計周期縮短了40%,生產準備周期縮短了75%,制造周期至少縮短了30%。比如以前需要7天才能完成的機翼任務協同更改,采用關聯設計后,僅需半天時間就能完成。這些新技術的采用,不僅加快了飛機研制步伐,也使一飛院的數字化設計技術更加先進、更加全面。其中,全三維及其關聯設計技術不僅在國內首次應用于型號研制,也使一飛院成為全球第二個大規模、體系化應用關聯設計技術的飛機研發單位。在關聯設計技術應用方面,一飛院已經足以和波音、空客等世界航空巨頭并駕齊驅了。這些新技術的開發,還牽引推動了航空乃至整個軍工行業的數字化技術應用,使我國軍工行業數字化技術應用水平跨上了新臺階。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