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汽車制造

    2014年汽車行業需要更多改變

    星之球激光 來源:新京報2014-01-06 我要評論(0 )   

    2013年國內汽車產銷將達到2100萬輛。雖說上述數字還未正式公布,但前11個月產銷近2000萬輛,讓2100萬幾無懸念。在三包出臺、限購蔓延等諸多利好、利空政策的相互作用下...

       2013年國內汽車產銷將達到2100萬輛。雖說上述數字還未正式公布,但前11個月產銷近2000萬輛,讓“2100萬”幾無懸念。在三包出臺、限購蔓延等諸多利好、利空政策的相互作用下,2013年國內汽車產銷要好于預期,這也為2014年奠定了一個高起點。2014年汽車產銷是繼續小步快跑還是裹足不前,既取決于總體經濟形勢的發展,也取決于消費環境的變化,當然還和汽車產品本身相關。

      經過兩三年的高位調整,國內汽車產銷似乎又恢復了“高歌猛進”的元氣,特別是2013年產銷突破2000萬輛大關后,2500萬輛已近在眼前。不過,與汽車產銷量快速提升不同,國內汽車行業總體水平上升依然緩慢,特別是產品研發沒有明顯突破,新材料、新工藝等也未有更多應用。即使是在著力較多的新能源車領域,雖然是百花齊放,但更多的是依靠零部件巨頭的技術支持,整車生產廠更多做的是集成工作,后者對新能源車開發還未形成一套可行的理論基礎。在產銷量快速上漲的背景下,國內汽車工業總體水平低的短板越發明顯,其制約作用也會逐漸放大。如果沒有大的波動,相信2014年汽車產銷增速將與2013年持平,短板將更加突出,如果不及時修補,“汽車代工廠”的名頭將隨著產銷量上漲而逐漸坐實。而修補短板既需各車企在研發、管理等領域投入更多資金,同時也需要相關行業政策的出臺,出臺政策不是干預市場,而是根據現狀引導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發展方向,以提升國內汽車行業的整體水平。

      提升國內汽車行業整體水平,自然繞不開各跨國車企在國內的合資公司,水漲船高的道理顯而易見,但如何促進國內汽車行業水平的提高,這需要中外雙方具有足夠的智慧。其實,隨著產銷量的迅速提升,合資車企的市場壓力也逐年增加,特別是競爭已在各細分市場展開的情況下,注定2014年將是“血雨腥風”。在既有的市場份額基礎上,合資車企相對比較從容,但針對消費者日益分化和個性需求的增加,其定位也應更加明確,車型特色應更加突出,通吃的想法很難實現,戰線過長只會拖累發展,在機會瞬息萬變的今天,錯失了機會也許永遠也找不回來了。除兩三家巨頭外,大多數合資車企更適合“局部戰爭”。

      相比合資車企的從容,自主品牌車企的任務要艱巨得多,雖說還不至于到生死攸關的地步,但合資品牌產品不斷下壓,自主品牌的空間日漸縮小,生存在夾縫中。不可否認,經過多年的發展,自主品牌產品無論是品質、造型,還是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高,但之前的不佳口碑嚴重制約了其銷量。在空間被壓縮的現實面前,自主品牌若想贏得生存空間,既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更需要將這些年的提高展示出來,讓消費者看到你的改變、看到你的品質、看到你的可靠性,這對提升銷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采用花拳繡腿的功夫。其實,在價格仍主導購車意向的當下,具有價格優勢的自主品牌還有機會,如果再過些年,品牌決定購買時,其生存的機會將非常渺茫。

      無論是整個汽車行業,還是合資與自主品牌,2014年充滿未知,只有找準方向更加努力,才能期待2015。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