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美刊:美軍將以3D打印和機器人應對中國競爭

    星之球激光 來源:新華網2014-01-06 我要評論(0 )   

    外媒稱,從B-2轟炸機到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美國數十年來研發、建造和投入使用了全球最先進和最具實力的武器系統。因為預算減少、新興技術和來自中國等崛起大國的全球...

       外媒稱,從B-2轟炸機到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美國數十年來研發、建造和投入使用了全球最先進和最具實力的武器系統。因為預算減少、新興技術和來自中國等崛起大國的全球競爭,這種情形正發生變化。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月2日指出,今天,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五角大樓正面臨著失去相較潛在對手的巨大技術優勢的危險之中。美國空軍最新戰機的演變為可能即將發生的事情提供了一個警示。

      傳統研制費時耗錢

      F-22戰機——一種具有先進的隱形和電子戰性能的新一代戰機——的研發耗時22年,花費以真實美元價格計算比“曼哈頓計劃”高約60%。建造每架飛機都需要耗時數年。目前,美國空軍擁有約187架F-22戰機。這種戰機預計將服役至21世紀40年代,即距工程師開始研發這種戰機的66年之后。相比之下,20世紀50年代末的F-4戰機的研發耗時6年,耗資以真實美元價格計算比F-22戰機少近95%。

      報道指出,當然,F-22戰機和F-4戰機的性能其實并無可比性——它們應用于不同的時代,應對的威脅也不同。F-22戰機與全球的最新戰機也沒有可比性。蘭德公司的一項最新研究預測了一個“損失交換比”,即美軍在戰斗中每損失一架F-22戰機,就能擊落27架敵軍戰機。但是,由于F-22裝備量很少,每架飛機都變得日益寶貴。而且在一些軍事行動中,就算僅僅損失一架戰機都會成為敵方公共宣傳或是戰略上的勝利——即使敵軍未能徹底擊敗美軍。

      革新方法呼之欲出

      報道稱,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上將提出了“負荷超越平臺”的價值。

      鑒于戰機和軍艦研發平臺的時間和費用問題,美國應當轉而創新努力放在其攜帶的設備諸如武器、傳感器和通信設備上。格林納特上將提出了一個富有意義的觀點,如果用于飛機設計、制造和投入使用的程序能夠提供相似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又當如何呢?

      采取“程序先于平臺”戰略,能夠通過制造研發周期較短和生產過程加快的無人機,降低項目總成本和每架飛機的成本,從而保持美國的優勢。可以適應性地研發和制造一支由這種戰機組成的編隊,逐漸調整和發展以應對新出現的威脅。

      這種戰略的展望包括利用先進的制造技術,例如3D打印技術和集成機器人裝配線,迅速生產無人機系統。

      報道稱,將這一展望變成現實,將意味著利用數字技術——生產飛機組件的數據文件、利用機器人裝配者的由軟件驅動的生產線,以及計算機化的遠程駕駛——帶動戰斗機研發模式的轉換。

      更加迅速的生產無人機和迅速增加新性能的能力,將釋放這些系統的潛能。

      自動生產大勢所趨

      3D打印技術此前是一種用于生產模型和樣品的技術,如機床和地形模型等。但最新的發展包括利用各種材料生產較高質量產品的能力,在快速設計和生產領域開辟了嶄新的前沿。

      這項技術擁有減少生產新戰機的時間與費用的潛力。所有制造美軍戰機的國防承包商目前都在適度利用3D打印技術,顯著增加對這項技術的應用能將生產從零部件拓展到整個系統。

      報道稱,機器人裝配線對制造業來說既不是嶄新的也不是獨一無二的。

      豐田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等汽車制造企業多年來已經在大規模使用機器人裝配線進行柔性制造。利用這種自動裝配線制造飛機將意味著能夠在數周或數月內完成訂單——而不是數年。

      在危機時刻,機器人裝配線還能使承包商更快地制造更多飛機:不必培訓高技能工人加班加點操作更多設備,一個自動裝配線在需要的情況下可以晝夜不停地工作而不需要增加人力成本。

      而無人機已經被證明是近代軍事行動中的一個游戲規則顛覆者。較之人類駕駛的飛機,它們能夠在空中停留更久,運作成本也低得多。新一代無人機能夠飛行更遠,從航母上起飛,與F-22戰機和F-35戰機并肩戰斗。它們的飛行效率如此之高,可以使人類操控者的操控速度更快,甚至可能同時操控多架飛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