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三年國內百億市場空間,3D打印正成為各地政府追逐焦點。在福建省瓷都德化,3D打印這項看似高高在上的神秘技術,已悄然走進傳統陶瓷工業。
“有了3D打印技術,從概念設計變成客戶滿意的模型,不過幾個小時,真是高效率!”近日,在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實驗室內,林振忠老師正在幫藝遠陶瓷有限公司打印兩款最新的產品,公司負責人林曉華在一旁看著,感嘆地說。
據林振忠介紹,隨著學院引進3D打印機的推廣,一些陶瓷企業開始發現3D技術的優勢,已有多家企業運用3D打印技術開發新產品。
效率高 潛力大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首臺3D打印機是于2011年投入40多萬元引進的,主要用于工業設計專業進行模型設計、制作的教學與實驗。
對這臺打印機,林振忠用起來已得心應手。他說:“半天就可以出成品,加上電腦設計,比原先全部通過手工操作要節省一半的時間,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成本和時間,還為模型的制作提供了便利的可修改性、實驗性和創造性,對于產業未來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力。”
傳統的瓷塑制作,利用泥巴進行塑造成型、晾干、開模、倒坯、燒制等,所投入的時間、資金成本大,且不易于修改。這對非物質遺產的傳承和德化傳統瓷塑技法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命題。林振忠說:“相比傳統的制作工序,3D技術的運用,更符合熱愛在電腦上完成操作的80后、90后的特點。如果能把傳統技術和現代科技相結合,對產業的發展將會起到巨大的作用。”
不過,一時間要讓習慣了傳統手工藝制造的企業接受這樣一項新技術,有一定的難度。“用3D打印機制作一尊20-30厘米的觀音像要200多元,這只是原材料的價格,還沒加上機器折舊、人工等費用。”林振忠說。
德化縣科技局副局長陳仁捷說,目前國外3D打印的材料已有100多種,而國產材料僅幾十種,許多材料還依賴進口,價格相對高昂。正因為如此,3D打印的概念很熱門,但大多數企業仍持觀望態度,并不愿意投入幾百上千萬元去采購設備。
“專業人才缺乏也是個問題。”陳仁捷告訴記者,目前德化1400多家陶瓷企業,僅有少數幾家企業涉足3D打印技術,除了成本相對較高無法投入,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找不到能運用這項技術的專業人才。要有專業的設計和應用人才,才能夠將這項技術和創意相結合,運用到陶瓷產業中。
搭平臺 強服務
近日,記者在德化縣蘊窯陶瓷有限公司看到,一款陶瓷3D精雕機正在一個石膏模具上雕刻飛龍圖案。先經過計算機設計成立體圖像后,再通過精雕機的精雕細刻,一條活靈活現的“飛龍”就展現在眼前,令人驚嘆。
“之前我們還有很多擔憂,但引進之后,發現確確實實提高了效率。”公司總經理郭國明說,引進這臺機器,主要是用來做前期的模具,可以雕刻出人物頭像、茶杯紋路、鏤空圖案等許多精巧的工藝部件,相比之前,精細度提高了許多。“3D打印技術若能在企業中推廣,對制造業企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由于目前3D打印機的成本較高,一些中小企業會把他們的模型拿過來給我們掃描制作,再打印出成品,這樣可減輕企業的成本負擔。”林振忠向記者透露,他們學院現正在培養3D打印技術的專業人才。他認為,人才的培養對這項技術的推廣至關重要,政府應該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
“其實,單靠我們一家公司的研發是做不成一個區域規模的,還是需要政府牽線、引導。”郭國明也表示,目前3D打印技術還未普及,政府給力能對產業的發展起到助推作用。
為此,目前德化縣政府計劃引進專業的設計團隊和設備,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并在城東新區預留場所,入駐后將給予適當的扶持,以更好地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
記者了解到,去年,該省出臺《關于促進3D打印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了3D打印產業發展重點和目標,鼓勵3D打印技術、產品及服務在各個行業的創新應用,計劃在2020年培育10家以上產值超10億元企業,形成較為完整的3D打印產業鏈,全產業產值超200億元。
若干意見明確,將建設一個為3D產業提供信息、培訓、交流服務,開展前瞻性研究和技術聯合攻關,促進產業協同創新的產業聯盟;建設打印材料、核心部件和裝備、3D打印建模等三個研發平臺;建立3D打印材料、核心部件和裝備、傳統產業再設計等三個產業化應用示范基地。
根據福建省制定的相關扶持政策,今后福建省直相關部門將運用各類專項資金,支持3D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標準和專利工作、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
3D打印技術作為一種快速成型的增材制造技術,正在制造業領域迅速發展。目前國內部分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已經開展相關研究開發工作,在醫療、汽車配件、家用電器、航空航天等領域得到了實際應用。
福建省關于促進3D打印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全文
為加快我省3D打印技術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發展目標
2015年,建成1個研發平臺和1個產業化示范基地,在重點領域實現3D打印創新應用。
2020年,建成3個研發平臺和3個產業化示范基地,培育10家以上產值超十億元企業,形成較為完整的3D打印產業鏈,全產業年產值超過200億元。
二、發展重點
?。ㄒ唬┨岣?D打印技術水平。重點突破3D打印材料研發、過程控制、數字化建模、后處理等環節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3D打印工程化和產業化技術,開發微噴墨打印陣列、激光器、打印設備等關鍵部件和裝備。
?。ǘ┘涌?D打印產業化發展。鼓勵3D打印技術、產品及服務在各個行業的創新應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中的制造環節。三、主要任務
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及相關企業,推動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建立一批3D打印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突破一批制約3D打印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在我省產業化。
?。ㄒ唬┙ㄔO一個產業聯盟。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建設3D打印產業聯盟,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為企業提供信息、培訓、交流等公共服務,促進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建立產業協同創新機制,加強與境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強化技術標準、專利及創新體系建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開展前瞻性研究和技術聯合攻關。
?。ǘ┙ㄔO三個技術研發平臺。一是建設材料研發平臺,以聚合物材料、金屬基材料、陶瓷基材料等為重點研發生產3D打印材料;二是建設核心部件和裝備研發平臺,開發高精度成型工藝核心部件,研發硬件控制技術與開放式數控系統、3D打印及后處理設備的集成技術,促進在信息制造業等行業的推廣應用;三是建設3D建模研發平臺,研發3D模型獲取、3D建模技術與工程仿真、產品開發與服務云平臺、3D打印過程控制等關鍵技術,推動3D打印數字化建模系統產業化創新應用。#p#分頁標題#e#
?。ㄈ┙ㄔO三個產業化應用示范基地。一是建立材料產業化應用示范基地,推廣使用聚合物基、金屬基納米粉末材料制備技術,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材料生產企業,滿足我省3D打印材料市場的需求;二是建立核心部件和裝備產業化應用示范基地,推進非線性變頻可多波長激光器、光纖激光器、噴印頭等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擴大3D打印部件和裝備的應用規模及范圍,加快我省3D打印關鍵核心部件和裝備的集聚發展;三是建立傳統產業再設計應用示范基地,以汽車、電子、模具、塑膠、醫療等領域為重點,加強用戶方、設計方、制造方、市場方的協作互動,開展再設計再制造應用,提高設計制造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四、扶持政策
省直有關部門應加強工作的協同配合,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強化人才保障和激勵機制,共同推動我省3D打印產業發展。
?。ㄒ唬┘哟筚Y金扶持。一是發揮各類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省經貿委重點運用技術創新等專項資金,推進3D打印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支持核心部件和裝備研發平臺和3D建模研發平臺建設。運用技術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專項資金,組織實施3D打印產業化培植計劃,加快3D打印產業化進程;省發展改革委重點支持3D打印材料研發及創新平臺建設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省科技廳整合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優先支持3D打印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相關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二是鼓勵和支持有關單位積極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以及申報國內外發明專利。三是省經貿委、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牽頭設立的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優先支持我省3D打印產業化項目。
?。ǘ娀瞬欧龀帧R皇羌涌煲M3D打印產業的高層次人才,運用"百人計劃"、"海納百川"等政策,將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省高端人才引進資助計劃,在項目及資金、住房、落戶、子女就學等方面享受《福建省關于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暫行辦法》(閩委辦〔2010〕2號)的相關政策。二是支持省教育部門進一步完善學科和專業設置,將3D打印技術納入相關學科和專業建設體系,培養我省急需的3D打印技術人才。三是要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有針對性地開展3D打印產業各類應用型人才的培訓工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