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自從問世以來,衍生出來的各項激光技術都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進步意義,其中激光制冷技術為原子光學、原子刻蝕、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費米子凝聚態、高分辨率光譜以及光和物質的相互作用的基礎研究等做出了重要貢獻,近日,著名專家熊啟華教授在強磁場科學中心作激光制冷主題學術報告。
應田明亮研究員的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熊啟華于1月5至6日訪問強磁場科學中心。
訪問期間,熊教授作了題為“Laser Cooling of Semiconductors”的學術報告。伴隨有 anti-Stokes反射的光學輻照可以制冷,這種現象稱為激光制冷或光學制冷。在原理上,直接帶隙半導體激光制冷具有更誘人的前景,因為半導體表現出更加高效的泵浦光吸收,且可以直接集成在電學和光學器件中。然而,盡管在最近幾十年有許多實驗研究,半導體中純粹的激光制冷還沒有實現。熊啟華教授課題組用CdS納米帶首次證明半導體中純粹的激光制冷,在低能激發下,分別使用 514 nm和532 nm波長 的激光作為泵浦光,在 CdS納米帶上實現了從290K到~40 K和 ~20 K的降溫,論文2013年發表在Natute上, 并受到國際強烈關注。
熊啟華教授2006年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到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著名科學家Charles Lieber組進行3年博士后研究。2009年受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半導體納米材料的電學和光學性質,近期主要研究內容是二維薄膜材料和半導體激光制冷。
激光制冷從提出至今不過幾十年的發展,但其所在科研領域做出的貢獻卻是無可比擬的。它不僅涉及各個領域,而卻通過超低溫的實現,驗證不少理論的完備性,并且通過超低溫試驗,使某些比較離奇的設想成為可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