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1996年開始了Urbee項目,目標是制造世界上最綠色的汽車——使用最少能源的汽車。當我們進入X-Prize競賽時,3D打印技術出現了,而我們正在努力推進項目的實施。我們給3D打印公司Stratasys打了一個電話。他們說:‘我們認為可以做。這確實是我們可以做的極限了。’我們開車去參觀3D打印展,我驚呆了。你可以打印鎂。你可以打印鋁。你可以打印鐵。你可以打印所有東西,就像數碼攝影一樣。
汽車暢想 打印汽車
“第一輛Urbee是3D打印的。我們現在正在為3D打印專門設計第二輛。那叫數字生產。我們可以用一種不同于碳纖維的方式制造一些最堅固、最輕的結構。3D打印還是完全零浪費的,而且由于無需專門的制造工具,我們可以立即改變車身上的任何部分。
“許多汽車公司已經購買了這些機器,用它們迅速制造原型。未來的一個圖景是,在放滿各種3D打印設備的廠房里,每個機器生產一個量產部件。那是一種更好的制造方式,你只需把材料放到你希望的地方就好。”
“技術的發展讓我們有可能制造出同時擁有結構、美學和電子特性的材料。比如,一個擁有駐車探測器的保險杠,或者一個融入了電線的結構材料。最美妙的事情是,這些材料減輕了重量,提升了效率。”——戴姆勒集團董事會成員Thomas Weber(負責集團研究和奔馳開發)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