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航空零部件

    造飛機零件 一家兩代追逐航天夢(組圖)

    星之球科技 來源:成都商報(成都)2014-02-19 我要評論(0 )   

    王明亮和兩個孩子右為王永洪在一起 他, 王明亮,成飛集團一名普通工人,造了一輩子飛機零件,卻只在試飛時坐過一次飛機。每年都是先進、勞模的他,用奉獻將使命感這三...

     

     

    王明亮和兩個孩子右為王永洪在一起

    造飛機零件

    王明亮和兩個孩子右為王永洪在一起

     


      他,

      王明亮,成飛集團一名普通工人,造了一輩子飛機零件,卻只在試飛時坐過一次飛機。每年都是先進、勞模的他,用奉獻將“使命感”這三個字潛移默化地教給了全家人。

      他,

      王永洪,和父親王明亮一樣娶了同廠姑娘為妻,同樣造飛機零件,如今已成長為單位的兩名高級技師之一。從打磨出一個個不起眼的飛機零件,到看著造好的飛機試飛上天,王永洪一家踐行著“航天夢”。

      一個家

      王永洪和父親兩代人

      一個夢

      從打磨出一個個不起眼的飛機零件,到看著造好的飛機試飛上天,王永洪一家踐行著“航天夢”

      父親的航天夢:

      造了一輩子飛機零件

      每一年都是勞模先進

      1958年,成飛集團在成都建廠,并在各地廣招工人。王明亮就是那一年入廠的成飛首批工人。在這之前,年僅18歲的王明亮初中畢業,是安岳縣地道的農民。當時王明亮并不知道自己即將做些什么,只聽說是造飛機,“背起個包包就跟著走了”,覺得“很洋盤”。入廠后,王明亮的崗位是銑工,制造飛機零件。他與同工廠補給處的女工李茂珍成了家,有了兩個兒子,老大就是王永洪。

      王永洪記得,自己打記事起,就整天和弟弟一起被反鎖在家中,因為父母終日忙碌加班。“那個年代的工人,生怕自己比別人勞動得少”,在王永洪的記憶中,父親王明亮本是8點開工,卻總是7點不到就去了車間。那些年加班沒有一分錢加班費,只發兩塊烤餅做晚餐,王明亮夫婦卻總是加班到深夜。

    #p#分頁標題#e#  夢想

      背后

      一生只在試飛時坐過飛機

      上世紀80年代,王明亮離開車間,被調到了試飛一線做司機,駕駛飛機牽引車。而一輩子生產飛機零件、牽引飛機起飛,王明亮卻只坐上過一次飛機。那是成飛給他的一次“福利”,嘉獎長年工作在試飛一線的勞模,讓他可以在一次試飛時登上機艙,但整個飛行過程只有很短的時間。

      “其實父親在崗期間,每一年都是先進、勞模”,但王永洪卻很少聽父親夸耀過自己。“他就是個低調老實的工人”,三年前,王明亮過世,當王永洪翻閱父親檔案撰寫訃聞時才驚訝地發現,檔案中寫滿了父親數十年來立下的軍功,而父親王明亮卻從未向他人,甚至自己的孩子提起過。

      兒子的航天夢:

      復制父親的人生軌跡

      看到飛機騰空很驕傲

      在王明亮進入成飛的第三十個年頭,兒子王永洪也成為了成飛的一員。就像復制了父親當年的生活一樣,王永洪的崗位是車工,也是負責生產飛機標準化零件;他也娶了同工廠的車工姑娘,并且,他們也同父母一樣,陷入了日日加班忙碌的循環。

      在很多外人看來,選擇這條路,對王永洪來講是順理成章。住成飛大院、讀成飛小學、成飛中學,畢業后進入成飛的車間。但外人不知,王永洪打小就有著飛機情結。“那時,成飛停機坪和廠房還是開放的”,王永洪記得,30多年前,在那個大多同齡小孩都接觸不到飛機的年代,自己卻可以觸摸到飛機的機艙,攀上飛機的機翼,甚至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飛機試飛的現場。“每次見到起飛,我都很震撼”,他甚至難以置信,這樣偉大的工程,父親是參與的一員。

      夢想

      背后

      坐自己“產”的飛機心踏實

      如今,王永洪和妻子羅芳華的工作雖然只是單調的操作車床,他卻覺得,這已是對自己夢想最大程度的踐行。在車間中,每一個車工只負責生產一種型號的零件,比如王永洪的妻子羅芳華,她負責批量生產同一種標準件,已經持續了十幾年。那款零件,每個飛機要用到400多個,而所有同型號飛機的這一零件都是她在生產。看著一架架飛機騰空,“我們怎么可能不驕傲?”

      王永洪夫妻第一次以乘客的身份坐上飛機,是2002年前往海南。當踏進一架大飛機的機艙時,王永洪激動地拍了拍妻子的肩,“這飛機零件都是咱們生產的,肯定沒問題”。#p#分頁標題#e#

      追夢還在繼續:

      學知識追趕技術進步

      要趕上“飛機的速度”

     

     

    一家兩代在成飛的廠里工作已超過了半個世紀,航天技術也在他們的見證下,日益革新。車間的工人更新了一批又一批,王永洪卻沒有選擇改變職位,而是選擇了改變自己。

     

      “技術越來越新,不學習怎么繼續生產?”46歲的王永洪如今是單位中僅有的兩名高級技師之一,代表了最新、最高的技術水平,技能競賽拿獎無數,甚至在單位的安排下辦起了技術課堂,為全國各地的學員做數控技術培訓。而他所有的知識,全是自學而來。

     

      “得做一輩子,得趕得上‘飛機的速度,王永洪說,這一點,也是父親教給自己的。如今,在他的航天夢中,最重要的部分除了自我進步,更擔上了培養后輩的擔子,他希望自己能將畢生學到的知識與經驗傳授更多新人,將航天夢與航天精神一直傳遞下去。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