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專利占全國一半:陜西3D打印產業如何發展

    星之球科技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2014-03-26 我要評論(0 )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與法國空中客車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激光3D打印技術在航空領域的應用。這是陜西省高校的3D打印技術得到國外公司認可并轉化實施的一例。陜西...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與法國空中客車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激光3D打印技術在航空領域的應用。這是陜西省高校的3D打印技術得到國外公司認可并轉化實施的一例。陜西是我國3D打印研發實力雄厚、產業鏈和服務鏈較為完整的省份。面對這樣的喜人局面,業內人士表示,我們在發展3D產業的同時,一定要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3D打印作為新興高科技產業,知識產權在保障產業健康發展并進一步向價值鏈高端躍升方面起著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們去年8月,對陜西省的3D打印產業做了一次全面的調研。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情況對我觸動很大。在我國很多地方,3D打印園區和產業聯盟相繼建立,但作為將來可以和歐美相抗衡的相關專利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產業聯盟已有的3D打印專利被主動放棄無效。專利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容忽視。將來一旦市場鋪開了,面對核心專利基本掌握在國外大公司手中的局面時,我們的產業發展的境況將會非常被動。”陜西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楊行云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說出了自己對3D打印產業發展的憂慮。

     

       產業聯盟 破土而出

       我國的3D打印技術于上世紀80年代末起步,可以說與西方發達國家基本同時起步。目前,我國3D打印技術在一些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雖然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相比較而言,我國的3D打印產業整體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我國的陜西、北京、湖北等地已經成為3D打印技術創新產出活躍地區。此外,天津、武漢、成都、青島、東莞、珠海等城市也已經開始興建3D打印產業園。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2月,我國與3D打印設備、材料及其應用相關的專利共668件,其中陜西以369件位居全國第一。

       今年2月,陜西省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由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32家省內產學研單位組成。此前,陜西省渭南市還成立了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并設立3D打印產業專項資金用以支持該領域人才的創新、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教授表示,我國3D打印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成立技術創新聯盟就是要統籌陜西在3D打印領域的創新資源,通過技術標準推廣應用、知識產權保護、信息設備共享等協同創新機制,圍繞創新鏈,擴展產業鏈,培育服務鏈,打出3D打印產業的中國品牌。

       當下,3D打印在陜西省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產業鏈初步形成,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在國防科工、生物醫療、航空航天、文化創意等領域的應用也在進一步拓展。

     

       轉化實施 整合資源

       目前,我國的3D打印相關專利大部分都在高校。根據陜西省知識產權局的調研報告,我國的3D打印專利申請主要集中于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理工類高校。然而這種3D打印技術研發的“校園模式”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3D打印在我國的技術研發環節和實施轉化環節還不能夠緊密銜接。

       我國3D打印產業格局主要是圍繞高校及其依托的企業展開。目前,國內3D打印產業的發展“小而散”,科研人員主要致力于技術研究,在市場駕馭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這是導致我國3D打印產業起步較早卻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突破“校園模式”,使3D產業真正走向市場,這是我國3D打印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陜西省在3D打印產業的航空航天應用領域具備很強的技術優勢,并且在這一領域有專利儲備做支撐,當務之急是在繼續加強創新研發的基礎上,努力開拓產業化、商業化路徑,積極引導企業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源整合。比如,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在3D打印技術相關的材料領域加大研發力度,用于支撐陜西省3D打印產業的發展;第四軍醫大學等省內知名醫療機構可重點支持3D打印在生物醫療領域的應用。通過有針對性的資源整合以及合理的規劃布局才能使3D打印在陜西省做大做強。”楊行云表示。

     

     

         知識產權 不可或缺

       伴隨3D打印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相關知識產權布局也成為各方競逐的焦點。國外公司在3D打印領域的研究涉及了整個產業鏈,在材料領域專利技術密集,已在產業鏈上中游基本完成了技術研發和儲備。近年來,其專利申請已向更多的應用領域延伸,著力開發更適合產業發展的應用型技術。我國的3D打印相關研究重要在于打印設備和應用領域,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

       陜西省知識產權局的調研報告顯示,3D打印產業作為新興產業,搶奪知識產權就是搶占市場,我國的技術研究人員應充分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合理規劃專利布局,在技術領先領域不斷擴大專利保護范圍,及時建立專利池,形成堅固的專利屏障。同時,借鑒國外成熟技術,爭取利用應用領域的創新成果與國外公司通過專利交叉許可方式進行合作,掌握競爭主動權。

       楊行云表示,當前,國際3D打印產業最終的產業格局還未形成,難以確定的專利侵權或訴訟風險將是包括行業龍頭在內的眾多企業將面臨的主要發展風險。忽視專利護航產業發展的理念,極有可能在產業大規模發展時受阻,進而在參與國際競爭時陷入被動。因此,在產業政策制訂及未來引導產業發展時,要充分發揮“專利護航”和“專利導航”作用,重視專利情報收集利用,重視專利布局,有效防范知識產權風險,實現3D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陜西成立3D打印技術創新聯盟

       繼去年11月陜西省渭南市政府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明石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資建設陜西渭南3D產業培育基地、設立專項3D打印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以來,陜西有色集團旗下的金鉬股份公司于2014年1月成功研制出3D打印用高致密性、高流動性的各類球形金屬粉末,填補了該類產品的國內空白并實現批量出口,為我國3D打印技術的進步奠定了原料基礎的喜訊之后,馬年伊始又傳喜訊。

       日前,由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陜西科技資源統籌中心等科研和服務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陜西省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再次引起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出席聯盟成立大會的中共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表示,3D打印技術革命以及陜西在該領域的領先優勢是當地制造業實現創新發展的重大契機。

       目前由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32家省內產學研單位組成。統籌研發優勢、協同打造創新鏈是陜西搶占3D打印產業制高點的突破口,也是此次成立3D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宗旨。

       聯盟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教授表示,我國3D打印產業發展只在起步階段,成立技術創新聯盟就是要統籌陜西在3D打印領域的創新資源,通過技術標準推廣應用、知識產權保護、信息設備共享等協同創新機制,圍繞創新鏈,擴展產業鏈,培育服務鏈,打出3D打印產業的中國品牌。#p#分頁標題#e#

       據了解,陜西省在3D打印領域有著雄厚的科研和產業化實力,已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創新鏈、產業鏈和服務鏈。統計顯示,截止2013年初,我國與3D打印設備、材料及其應用相關專利共668件,而該省以369件位居全國第一。該領域的國內唯一一位院士——盧秉恒院士和三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的兩位——黃衛東教授和李滌塵教授都在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工作。

       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內最早研究3D打印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單位,依托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了光固化快速成形、金屬熔覆成形、生物組織制造、陶瓷光固化成形研究,建立了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全國建立了20多個服務中心,成立了陜西恒通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產業化工作,設備用戶遍布醫療、航空航天、汽車、軍工、模具、電子電器、造船等行業。

       西北工業大學依托金屬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了金屬3D打印技術與設備研究,建立了專業發展增材制造技術的鉑力特激光成形技術有限公司,為大飛機研制提供了大尺寸結構件,在航空航天的許多領域成為解決技術瓶頸問題的關鍵技術,并為多家航空航天企業提供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制造裝備。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依托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了粉床電子束成形技術及裝備研究,擁有粉床電子束成形裝備,在航空航天、生物植入用鈦及鈦合金復雜零件和多孔結構旳電子束成形方面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建立了專業從事鈦基合金電子束成形的西安賽隆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依托高端激光裝備工程中心和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高端激光加工技術裝備的研究和產業化。建立了專業從事高功率激光器研發的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梅曼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