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航天/武器

    中國激光制導炸彈的發展:起步晚起點高

    星之球激光 來源:光電論壇2014-04-11 我要評論(0 )   

    中國早在1995年就開始研究激光制導炸彈,雖起步晚但起點高。激光制導炸彈最早是由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投入使用,主要是為了攻擊受到防空火力嚴密保護的高價值目標,其作...

       中國早在1995年就開始研究激光制導炸彈,雖起步晚但起點高。激光制導炸彈最早是由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投入使用,主要是為了攻擊受到防空火力嚴密保護的高價值目標,其作戰效果最集中的體現就是用制導炸彈一舉摧毀了清化大橋。美國航空兵在越南戰爭后期的空襲中大規模使用激光制導炸彈,實戰證明制導炸彈的作戰效能相比常規炸彈提高了100倍以上,越南戰爭中的成功應用使世界各國都認識到制導炸彈的優勢,相對于當時存在很多問題和限制的電視和無線電制導方式,激光制導炸彈具備經濟性好、命中率高和生產使用簡單的優勢,蘇聯、法國、以色列和中國在美國之后都開始發展激光制導炸彈。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研究自己的激光制導炸彈,隨著技術的成熟和裝備的發展,激光制導炸彈現在已經成為中國航空精確制導武器的主要裝備之一。如果按照技術發展的途徑對中國激光制導炸彈進行了解,中國激光制導炸彈的研制經歷了由簡單模仿到獨立開發的三個階段。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人們通過電視新聞媒體的宣傳,對美國的精確激光制導炸彈印象很深,特別是這種武器可以從幾千米外的高空投下,準確地砸在某家某戶的大門正中。通過這場戰爭,人們不僅為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所震撼,也深深地記住了激光制導炸彈先進的空地武器,而在中國珠海航展上一航導彈研究院展出了激光制導炸彈是“雷霆”2,激光制導炸彈已成為武器研制的新潮流。

    列裝部隊的LS-500激光制導炸彈,注意其風標式導引頭,該彈又被稱為LT-2激光制導炸彈

    蘇聯/俄羅斯KAB-500L,外形與LS-500激光制導炸彈非常相似。

      制導炸彈產生于二戰

      制導炸彈實際上并不是最新武器,最早的制導炸彈出現在二戰時期。1940年5月德國就研制出了HS293型制導炸彈,它是通過在500千克級別的SC-500普通航空炸彈的基礎上增加了彈翼、尾翼和控制機構制成的,采用了最簡單的無線電指令制導,操縱員只要通過遙控手柄將炸彈的影像始終操縱在目標和瞄準鏡之間的十字線上就行了,士兵們的說法就是用炸彈始終壓住目標。

      二戰后,美國根據從德國搜集的相關資料,發展了系列制導炸彈,后期發展了自動瞄準線指令遙控裝置,瞄準員只需始終把光學瞄準具的十字準星壓住目標就可以了,炸彈可以自動沿瞄準線飛向目標。

      中國軍隊不能沒有

      正因為防御總是被動的,在中國以現代化建軍的今天,精確打擊能力的需求已經不可避免地擺在了中國空軍面前。在美國空軍的制導武器庫中,單件武器威力最大、使用最多、費效比最高、命中精度最高的武器竟然都是激光制導炸彈,這不得不讓人深思了。

      2001年前后,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蘇-30MKK多用途戰斗機,為了配套,又采購了一系列俄羅斯的對空、對地武器,2003年采購的蘇-30MKK2多用途戰斗機更進一步采用了更多更先進的激光制導武器,比如X-29激光/電視制導戰術空對地導彈,蘇30MKK2可以搭配俄羅斯的暴風雪光電攻擊瞄準吊艙,能夠為俄羅斯X-29、X-59等空地導彈提供目標瞄準和照射,也能為俄羅斯的激光制導炸彈KAB-500/1000/1500KR提供目標照射。

      2001年11月北京防務展覽上,中國第一次在強-5前線攻擊機的模型上搭載了激光制導炸彈的模型對外公開展示。2002年3月,《中國航空報》報道了一條非常關鍵的消息,消息稱在中國空軍的競爭中,613所某光電吊艙獲勝。2003年的國防科技成就展中,這種神秘的吊艙顯示出它的真面貌,這種在殼體上印刷著FILAT字樣的前視紅外/激光攻擊吊艙和美國萊特寧前視紅外攻擊吊艙外型和結構幾乎一模一樣,它有很多方面設計顯示出它是應用在激光制導炸彈這一類精確武器瞄準和照射方面的。

      中國的激光制導炸彈從1995年開始投入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起步點卻比較高,一開始就采用了和西方上世紀90年代水平相當的具有夜間精確攻擊能力的前視紅外/激光搜索瞄準吊艙,配合雷華電子研究所提供的藍天攻擊導航吊艙,可以讓中國戰斗機形成類似于美國F-15E攜帶藍盾吊艙系統所獲得的先進的全天候超低空精確攻擊能力。巧的是這兩種吊艙的公開展示都出現在中國唯一公開的多用途戰斗轟炸機FBC-1型飛機上,這似乎也暗示了-些其他方面的信息。

      中國激光炸彈現狀

      在認真研究了世界各國發展激光制導炸彈的歷程后,中國并沒有簡單模仿美國的激光制導炸彈的結構和思想,為了保證和采購的俄羅斯戰斗機和武器系統的一致性和通用性,中國的激光制導炸彈采用了KAB系列的設計思想,采用了相同的氣動布局和導引頭結構,中國炸彈的長度、重心和氣動穩定點和美國的都不相同。

      中國和美國激光制導炸彈的最大區別是對氣動布局的選擇和尾部彈翼的設計,美國的激光制導炸彈采用鴨式布局,舵在導引頭后方,而中國和俄羅斯卻選擇了常規氣動布局,舵在尾翼上通過副翼來實現,鴨式布局有天生的滾轉傾向,飛行軌跡的穩定程度較差,這對瞄準和精度都不太有利,定風標式導引頭還經常有影響舵的氣流產生,為了避免這些干擾,常規布局無疑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為什么激光制導炸彈會采用一個奇怪的風標呢?傳統炸彈投擲瞄準程序中,大多數情況下都將炸彈的軸線對準目標投放,也就是說如果沿著一條直線飛行,炸彈就會直接落到目標頭頂,因為地球上有重力的存在,物體下落實際是一條拋物線,激光制導炸彈的飛行和瞄準路線不是拋物線,他們希望是一條直線,在投擲時,激光制導炸彈的軸線對準目標,炸彈飛行的線路就是投擲點到目標的一條直線了,導引頭在氣流的作用下始終穩定在正對目標的方向。由于定風標的自然穩定性,激光瞄準頭不需要其他光學制導那樣的昂貴易損的陀螺穩定裝置,即便是發射投放時出現一些滾轉也不要緊,不會影響到瞄準的效果,從實用角度來看,這種簡單的設計所達到的效果堪稱結構設計的杰作。

      中國在珠海航展上公開的激光制導炸彈,這種炸彈被稱為出口開發的產品,稱為“雷霆”-2型(LT-2),是一種相當于GBU-16B的500千克級別的無動力武器,搭配中國開發的機載激光照射吊艙、晝夜吊艙或地面照射器使用,可以攻擊地面、海面固定目標,硬目標和低速運動的活動目標。

      目前中國在為數不多的展覽或展示上只表明了少量飛機具有激光制導炸彈的使用能力,從最初透露的強-5型攻擊機,到后來珠海航展上的FBC-1飛豹戰斗轟炸機,還有殲-8IIM出口型戰斗機等等,最新的戰斗機FC-1肯定也具有使用的能力,外銷上還是向巴基斯坦這類傳統的中國武器使用國,巴基斯坦既準備裝備FC-1戰斗機,也在大量使用中國的強-5攻擊機,他們也面臨在南亞大陸進行精確打擊武器方面的對抗問題,和美國同類產品相比,中國的激光制導武器不管是在價格上還是性能上都有相當吸引力。

      激光制導炸彈的應用并不像傳統制導武器那么簡單,它需要多機戰術協同或者空地戰術協同,美國空軍每年都需要培養飛行員使用這種武器,而進行大量的飛行訓練和實彈演習。不過精確制導武器對空軍打擊力量有威力倍增的功效,一架目標照射飛機可以為一個中隊的攻擊飛機提供目標指示,精確武器的使用效率比使用普通炸彈進行攻擊提高了10倍以上,為數不多的攻擊有可能取得相當好的成績。除了空軍自己訓練瞄準協同外,空地協同也很重要,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有很多目標都是由特種部隊、偵察兵潛伏在目標附近進行準確的照射和引導攻擊,特別是在進行近距支援的時候,地面指示照射目標更多,中國傳統上訓練空軍和陸軍的協同度還不夠,要想用好激光制導炸彈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不過可以相信的是,隨著中國軍隊建設現代化高科技化的發展,這些障礙最后都將被逐漸克服。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