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許小曙發現自己汽車的電動搖窗尼龍軸承壞了:這只是一個不影響內部結構的小破損,但卻直接影響車窗的使用。
4S店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換掉整套車窗升降系統,因為沒有單獨的軸承銷售,但許小曙卻要為此支付幾百元的費用。最終他放棄這一“昂貴”的方案,回到公司,掃瞄一個該軸承的三維模型,用3D打印機“打印”一個新的軸承裝上汽車。
實際上,這只是3D打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應用而已。11月9日,華曙高科常務副總陳勃生在接受“湖南發展中的民營力量”集中采訪團時介紹,因為3D打印最適合小批量、個性化的產品生產,目前在航空、醫療、軍事等領域與小家電研發方面都得到了應用。
3D打印是對“添加法制造技術”的一種形象化的描述,其核心是數字化、智能化制造與材料科學的結合,運用計算機軟件設計立體加工樣式,通過特定的成型設備,用液化、粉末化、絲化的固體材料逐層“打印”出產品。
2008年,在美國研究了多年選擇性激光燒結3D打印技術后,作為土生土長長沙人的許小曙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公司,把更多對選擇性激光燒結3D打印技術有推動的想法付諸實踐。
在此理念下,2010年,許小曙辭掉了美國的工作,只身回到家鄉湖南,建立了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從組建團隊、培訓團隊,到研發出第一臺華曙激光燒結3D打印機,許小曙一共用了兩年多的時間。
去年8月,由他研制的第一臺型號為“FarSoon401”的3D打印機在長沙下線以來,國內外的專業人士便紛紛把目光聚焦到了華曙與他身上,同樣就在今年,3D打印被首次寫進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要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重點在新能源汽車、3D打印裝備等領域,培育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平臺。
對于部分人認為華曙高科是國外技術山寨品一說,許小曙表示,他們不僅不是國外技術的山寨品,而且在3D打印的某些細分領域華曙高科還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他介紹,由該公司生產的第一臺激光燒結3D打印機便已經出口至美國,因為比起國際領先的同類產品,他們的設備在溫度控制方面有了顯著提升。
“計算機將人類理念轉化為虛擬信息,3D打印則可以將虛擬信息直接變為現實。”對已3D打印的未來,許小曙表示,未來必定會形成一種“全民制造”的局面。3D打印將給成千上萬的人提供這樣一個平臺,把自己頭腦中的設計,用最迅捷的方式,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