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D打印技術的應用落實,市場也在逐年增大,業內對3D打印概念股的熱情開始上升。通過高科技創新,幫助制造業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傳統工業制造向現代化先進生產的轉型,這正是制造業智能化時代的機遇。
目前而言,國內專家的看法是3D打印技術與國外差別不是很大,但是在3D打印行業的進度上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產業規模與應用上。歐美等國家的3D打印從技術上比國內要成熟,在工藝技術、研發投入、人才基礎、產業形態、材料等領域都比國內要強。
在規模上,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大概接近40億美金,美國大概15億美金,歐洲大概10億美金,國內大概3億美金。從2012年到2013年,規模大概增長了一輩,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從投入、推廣及應用方面國外會大大超過國內。
全球3D打印規模已越40億美元
3D打印行業近一兩年在國內以飛快速度進入人們的視線,其廣泛的應用令人對其未來的市場空間產生無限聯想,甚至被譽為是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興產業。特別是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布局進入3D打印行業渴望分得一杯羹。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畢竟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據中國3D打印聯盟提供的數據,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約40億美元,相比2012年增長翻了一番。其大體分布概況是國內所占份額約3億美元,歐洲約10億美元,美國約15億美元。從數據上看來,國內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占據著較小的份額,數據的背后則隱藏著更多的現實真相。
比較起來,首先必須承認的事實是,歐美各國3D打印行業在工藝技術、研發投入、人才基礎、產業形態、材料等領域都處在領先位置,而國內企業一直止步于模仿生產,整體科研能力不強。
國內3D打印企業的技術落后,生產規模小,小而散以及應用市場幾近空白的現狀將阻礙著整個產業發展,面對國外領先企業來勢洶洶,如何在市場競爭中掌握著一定的主動權,怎樣整合現有的資源并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就變得尤為重要。
眼下,正值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時段,傳統落后產能技術將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以3D打印以及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必將越來越多地投入到實際的工業生產中。商業嗅覺靈敏的國外企業覬覦已久,自然不想錯失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據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介紹,“歐洲幾家3D打印大企業不僅完成了在歐洲的布局,還通過代理商完成了在國內各個主要城市的戰略布局。一旦國內的應用市場啟動起來,憑借國內市場現狀就可能被遠遠地拋在他們身后。”
科技創新打造達摩神劍
美國是全球科技創新的領跑者,而科技創新也讓美國經濟近百年來始終處于世界經濟的領先地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政府再次發揮本國科技創新的優勢,全力投資打造高科技制造中心,使高科技制造中心成為美國繼續引領全球經濟的達摩神劍。
揚斯敦高科技制造中心成立1年多后,奧巴馬又宣布聯邦政府和私有部門將共同投資1.4億美元,在北卡羅來納州的羅利建立第二個高科技制造中心,即下一代能源電子國家制造創新研究所,它將成為為汽車及消費電子行業研發節能半導體技術的基地。該基地由美國能源部牽頭,依托北卡羅來納州在電子工業、計算機工業以及材料科學領域的科研優勢,效仿揚斯敦中心模式,通過政府—私有部門合作的形式,充分整合院校、企業和政府部門資源,旨在進行應用領域的節能革新,成果涉及電子產品行業、電力行業和電子汽車制造業。
據業內人士稱,奧巴馬政府之所以投建寬禁帶(WBG)半導體技術研發中心,一是因為寬禁帶半導體技術可能將重塑美國能源經濟模式,提高汽車、家用電器以及軍用衛星的能效。該研究所的主要任務是突破技術瓶頸以推動寬禁帶半導體的大規模生產,從而取代現有的硅晶半導體,旨在實現電子零部件向微型、節能的方向發展;二是因為據美國政府初步估計,到2020年,國際燈具市場的寬禁帶半導體市場份額將達到340億美元。奧巴馬政府希望美國能引領寬禁帶半導體的市場風向。
目前這個位于羅利的研究所已吸納18家能源企業、5所大學以及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加盟。其總部設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內,校內現有的寬禁帶半導體技術的研發設施、測試設備和科研隊伍為研究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平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