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經過十年的努力和幾代設備升級,中國正提供國產瞄準吊艙用于出口。兩種吊艙(WMD-7和OC2)供出售,每種來自不同的制造商。兩種吊艙的性能(紅外瞄準范圍為20公里,激光指示器的范圍為15公里,加上有變焦功能的攝像頭以及中國智能炸彈所需的所有軟硬件)似乎與西方型號類似。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4月29日報道,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公司開始著手生產瞄準吊艙。這一努力顯然是基于政府獲得的早期版本的LITENING吊艙。中國首個瞄準吊艙“DC-1”不久就面世了。該吊艙有一個日光攝像機和用于夜間和壞天氣的熱成像器,以及激光指示器。大約同時,中國又一個瞄準吊艙“藍天”面世了。這種吊艙似乎是在美國“藍盾”吊艙的基礎上研制出來的。在此之前,飛機必須裝有內置攝像頭及激光指示器。新的吊艙似乎比老款內置設備更耐用和可靠。
報道說,中國還開始研制國產激光制導炸彈:LT系列。這些與美國的“鋪路”和俄羅斯的KAB-500L相似。雖然性能不太好,但中國堅持做了下去,而如今有一系列更可靠且相當廉價的智能炸彈。
西方的瞄準吊艙每個大概要300萬美元,每年的維修費用超過5萬美元。中國的吊艙價格大約是其一半。裝滿電子元件和感應器的吊艙非常受戰斗機飛行員的歡迎。主要因為它們含有夜間用的紅外雷達和電視攝像頭,這些可使飛行員在6200米的高空飛行時能夠確切知道地面上的情況。吊艙還含有用于激光制導炸彈的激光指示器,以及使飛行員能夠獲得JDAM(全球定位衛星制導)炸彈坐標的激光測距儀。2008年推出的第四代版本改進了感應器和軟件,包括擁有自動識別許多軍用交通工具及系統的軟件。200公斤的LIENING第四代吊艙懸掛有外掛部件,像導彈、炸彈或燃料箱。
報道稱,安全地處于大多數高射炮射程外,飛行員可以準確地看到地面戰斗的進展,甚至能為地面部隊擔任空中觀察員。這些性能能夠使得飛行員更輕松地自己找到目標,并用激光制導或全球定位衛星制導炸彈擊中目標。盡管炸彈仍從地面控制員那里獲得目標信息,提供空中支持,可是他們如今可以在沒有友好地面部隊的區域自己搜尋。
1990年,第一批瞄準吊艙(兩個美國吊艙“藍盾”系統)幾乎準備好服役。這些首批電子瞄準吊艙含有激光指示器和夜間可視設備。“藍盾”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接受了鍛煉,盡管系統仍在經受測試。不久,以色列跟進使用了更便宜、更可靠和能力更強的LITENING系統。接著,一家美國制造商推出了“狙擊手”系列吊艙。所有這一切競爭使得吊艙性能更強,更容易使用,更可靠以及更便宜。有25個國家在使用LITENING吊艙。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