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太陽能工藝

    黑色二氧化鈦制備與太陽能利用研究獲系列進展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電力電子產業網2014-05-19 我要評論(0 )   

    二氧化鈦作為重要的新能源和環境保護材料,在光催化、太陽能發電、太陽能集熱等方面被廣泛應用。然而,二氧化鈦的太陽能利用面臨巨大的挑戰,主要原因在于光吸收范圍窄...

          二氧化鈦作為重要的新能源和環境保護材料,在光催化、太陽能發電、太陽能集熱等方面被廣泛應用。然而,二氧化鈦的太陽能利用面臨巨大的挑戰,主要原因在于光吸收范圍窄、電子-空穴對的分離效率低。二氧化鈦只能吸收太陽光譜中~5%的紫外光,而無法利用可見光和近紅外光的能量;本征電導率只有~10-10 S/cm,不利于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和傳輸。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二氧化鈦在能源與環境領域的廣泛應用,無法充分利用太陽能。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開展了合作研究,黃富強、汪宙、楊重寅、林天全等科研人員原創地發展出多種新型制備方法(氫等離子法、鋁還原法、二步非金屬摻雜法),大幅提高了太陽光譜中可見光和近紅外光的吸收,效果明顯。這些最新發現的黑色二氧化鈦納米晶,不同于高溫氫氣還原的黑色氧化鈦,為一種核殼結構,核區仍為結晶的二氧化鈦,外殼為無定型的結構,其中無序的外殼是使白色二氧化鈦變成黑色的功能區域,無序的外殼包含氧空位或非金屬X摻雜(X=H、N、S、I)。該結構可導致對太陽光的吸收高達85%,遠優于文獻報道(30%)。

      良好的太陽能寬譜吸收、化學物理穩定性,以及改善的載流子濃度和電子遷移性能,可以滿足高效太陽能的要求。其中,氮摻雜的納米黑色二氧化鈦,太陽光催化分解水,產氫率達到15 mmol h-1 g-1,處于報道最優異的可見光催化劑之列;對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是商用納米二氧化鈦(P25)的四倍。黑色二氧化鈦納米管陣列用作光化學電池(PEC)電極,光能向氫化學能轉換效率達到1.67%,為二氧化鈦基PEC轉換效率的最優值。

      研究成果被Chemistry Views以Titania: Black is the New White 為題做了新聞專題報道,被認為在新能源(太陽能發電、光催化制氫)和環境(污染物降解、抗菌消毒)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國際公司與大學已經購買小批量樣品,用于環境保護應用。部分研究結果發表在J. Am. Chem. Soc. (2013), Adv. Funct. Mater. (2013), Energy Environ. Sci. (2013, 2014), Chem. Euro. J. (2013)等期刊,已申請發明專利3項。

      

     

      氫等離子體還原二氧化鈦、吸收光譜、PEC(AFM 2013)

      

     

      低溫鋁還原法制備納米黑鈦及其熱力學分析(EES 2013)

      

     

      黑色硫摻雜金紅石相二氧化鈦制備示意圖、吸收光譜和光電轉換(JACS 2013)

      

     

      兩步法實現黑色二氧化鈦的非金屬摻雜(EES 2014)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